巴金《小狗包弟》教学案例反思一、案例背景《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名篇,这篇文章写于“文革”结束后,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中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惨无人道现实;同时,作者通过小狗悲惨遭遇,也表达了深重歉疚与忏悔之情。本课教授重点,自然要放在对文中所流露情感品味、剖析上。笔者对文中某些词句有了自己体会,于是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剖析,以加深对作者情感理解深度,现将教学过程呈现如下。二、案例描述笔者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走进作者给我们书写世界里,让文本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载体。本节课,就是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所作一个很好尝试。三、案例过程师:课前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吗?(只有三四个同学没有举手。) 师:读了文章,大家能否体会作者巴金情感? 生:读过。师:把文章读过三遍同学举举手。能体会到文中流露出情感吗? 生:我感到作者起初对小狗包弟充满了喜爱,后面对小狗遭遇又充满了歉疚。师:从何而知? 生:从第5段第3行“那种高兴、亲热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与第8段第4行“我却暗暗流泪”等感受到。师:你善于抓住文中抒情性句子来感受作者心情,读书很仔细。我们知道文章主要是在写巴金与他小狗包弟,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第一自然段要写一位艺术家与狗故事呢? 师:下面我请咱班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认真听,等女生读完后我有问题要问你们,明天又是周末了,你们要是回答得好,我就少给你们布置点作业。(女生齐读,男生认真听,读完后先请一名男生点评朗读。) 生:读得好!没有读错字,声音大、整齐。师:请大家都把书本合上,听老师挑读这段文字中两个句子,进行选词填空。“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到他跟前,”这句中小狗是向“我”‘扑’来,还是‘奔’来? 生:“奔”好,符合小狗动作特点。生:“扑”好,因为“奔”只是一个动作,而“扑”有身体接触,带有一种喜爱情感。师:你剖析很透彻,你表述也很精彩。文本中用就是这个“扑”字,一个“扑”字传达出了一种喜爱之情,流露出一种信任之感。例如,生活小孩在受到伤害时,总是哭着扑向母亲怀抱;女生在遭受挫折时,也经常会扑在自己好朋友怀里痛哭。没有奔向某某怀里之说吧! 师:“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身上()。”这句中,是用脚掌“搔”“抓”还是“抚摸”? 生:应该是“抚摸”。师:为什么?“抚摸”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翻字典查查。生:学生翻字典,解释。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地移动。此处用抚摸,作者赋予小狗以人情感,与文中那些认识这位艺术家人形成鲜明对比。师:那些认识他人,在看到他遭受迫害时有怎样反应? 生:纷纷逃离,装作不认识,生怕自己受到牵连。师:试想,如果你也是那位艺术家朋友,面对那样情景,你会与那些人一样吗? 生:可能也会那样做,因为当时客观环境……师:是啊,文革十年,确实是一个畸形时代,一个人心被扭曲、精神受伤害时代,我们从艺术家与狗故事中看到了狗人性与人兽性,这也正是悲剧之所在。师:在这样环境之下,巴金真无法保护一条小狗,所以只好把包弟送上了解剖台。对于这种做法,我们该怎么评价? 生:当时迫于政治压力,在那种艰难处境下,为了保全自己性命而牺牲包弟做法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生:不可原
巴金《小狗包弟 》教学案例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