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并非都是肾虚惹的祸 2008-03-03 18:46 五脏六腑失调也可能导致耳鸣。(资料图片) 3月3 日是全国爱耳日,耳朵素有大脑“开关”之称。如何保护这一重要“开关”,记者走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中医师刘蓬。据他介绍,在耳科疾病中, 耳鸣常先于其他症状出现, 成了其他疾病的早期“警报”。而中医自古有“肾主耳”之说,使许多人认为耳鸣必是肾虚所致。但事实上,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中医对耳鸣的治疗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 针对不同的证候运用方药、针灸、按摩等方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脏六腑气血失调皆可致耳鸣“耳鸣是耳科常见的一大病症, 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中医师刘蓬介绍说。有统计显示, 17 %~ 20 %的成人有耳鸣, 65 岁以上老人发生率可达 28 %,耳疾患中耳鸣出现率高达 85 %。不少患者通常伴有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因此许多人认为耳鸣可能与肾虚有关。临床发现有病人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会造成肾脏功能损坏,同时耳朵功能也会损坏,这就为肾开窍于耳提供了证据。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不过,刘蓬认为,如果认为所有的耳鸣都是肾虚引起的,就会走入误区,因为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 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他说:“除了肾虚以外,风热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郁结清窍、气滞血淤、气血亏虚等不同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耳鸣。因此在临床上需要仔细加以分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治耳鸣要先探“虚实”治疗耳鸣, 中医讲究要先探“虚实”, 即首先要分清虚证和实证这两大类。因为虚证和实证的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黄帝内经》指出:“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即虚证要使用补法,实证要采用泻法,如果颠倒过来,则不仅治疗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临床上常见到一些耳鸣患者,没有经专科医生详细诊治,就自己买些补肾药来服用,效果不佳,有些甚至还加重了,其原因就是没有分清“虚实”。一般来说,外邪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淤等原因引起的耳鸣属于实证耳鸣,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起病较急,耳鸣声音较大,音调较为低沉,患者的形体一般也比较壮实,讲话的声音洪亮。相反,肾精亏损、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的耳鸣属于虚证耳鸣,患者的共同特点则是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耳鸣的响度较低,音调较高,疲劳后耳鸣加重,年老体弱的人患耳鸣以虚证为多见。刘蓬提醒说,许多耳鸣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有些听力减退患者自己在一般日常生活中还觉察不到,只是在做专科听力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耳鸣患者应特别留意自己的听力,必要时应到耳鼻喉科用专业仪器进行听力测试,这对于确定有无听力下降以及分析耳鸣的原因都是非常必要的。治疗耳鸣要“对号入座”刘蓬指出, 分清虚证和实证只是中医治疗耳鸣的第一步, 目的是确立治疗的大方向(即用补法还是泻法), 要想具体落实到治疗药物, 还需要在虚证和实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辨别不同的证型,就他多年的临床所见,经常碰到的证型大致有以下六种: 风热
耳鸣 并不是都由肾虚引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