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孤独的割麦女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歌声:一道心灵的美丽风景线——华兹华斯《孤独的收割人》赏析华兹华斯是 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 “湖畔诗派”代表诗人,长期生活在英国西北部的山地农村,其诗多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村姑老翁,民风俗情。风格质朴,清新,不假雕饰,有“大地诗人”,“自然诗人”的称号。《孤独的收割人》是他的代表作,已收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据说有一次华兹华斯游历英格兰高原的时候, 他看到一位年轻姑娘一边在收割麦子, 一边放声歌唱, 歌声婉转动听, 好不凄凉。这个场景给诗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以此为题材, 加上虚构想象, 创作了这首诗。诗歌分三节, 以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为线索, 多侧面、多角度描绘忧郁动听的歌声, 着重表现了一个孤独的收割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下面,我将结合顾子欣的译本,从四个方面对“孤独的歌声”略作赏析。(一)以画面烘托歌声。“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 / 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 一边收割, 一边在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 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 / 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 / 你听! / 你听她的歌声, / 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诗歌第一节描写年轻姑娘一边劳动一边歌唱的情景, 营构了一幅视野辽阔, 色彩鲜明, 层次清晰, 构图和谐的图画。画面的背景由远及近, 依次呈现。远景是高原峡谷, 明丽秋空; 中景是辽阔田野, 微风拂拂; 色彩是麦浪翻滚, 金黄灿烂; 近景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姑娘, 站在原野上, 一边劳动, 一边歌唱, 她是这幅高原收割图的主体和主角。诗人一开篇就把歌咏的对象( 劳动者) 放在高原田野上, 非常高大醒目,具有很强的视觉中击力。特别是她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她的歌声“好不凄凉”, “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空旷宽阔的高原田野, 高远清爽的明丽秋空, 遍地金黄的风舞麦浪, 这种“大场面”、“深背景”的描写极富立体感, 巧妙地烘托出歌声的高吭悠扬, 给人以空谷传音, 哀转久绝之感。雄浑苍茫的自然, 辛勤劳动的姑娘, 凄婉动人的歌声, 三者和谐统一, 构成了一种独特清幽的美, 而诗人的心灵也已经融合在这美的境界中, 因而诗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二) 以鸟声烘托歌声。诗歌第三节写道:“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 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 / 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 / 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 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 / 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 / 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 / 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诗人设想两幅画面,分别两次运用烘托手法来突现姑娘歌声的优美迷人。第一幅图景是夜莺欢唱。在荒凉沉寂的沙漠里, 孤独的旅人饥饿难忍, 疲惫不堪, 几乎陷入了一种无助无奈的绝望之中, 这时, 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夜莺欢唱。对于濒临绝境的旅人来说, 这天籁之音无异于一份甘露, 一线光明, 一眼清泉, 一份生意, 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给人以生的勇气和新的希望。大漠孤魂反衬出夜莺啼啭的温馨宜人, 但诗人说夜莺的“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又以夜莺反衬歌声, 突出姑娘歌声的鼓舞人心, 激活希望的迷人魅力。第二幅图景是杜鹃报春。诗人用赫伯利群岛的荒凉寒冷,用汪洋大海的沉寂黑暗来反衬杜鹃报春的响亮动听,杜鹃声声,驱散了寒冷,打破了沉寂,宣告冬天已经结束,春天就要到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啊! 字里行间溢露出一种激动和喜悦。

孤独的割麦女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758451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