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案例(2015、12、21)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设置在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与常规课有所不同。区别之处在于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以及她们现在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另外,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了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与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情境,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感受古代数学的趣味性。2、在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等方法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策略的优化。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练习,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课前准备:让学生诵读古诗。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师:从同学们刚才背得诗词中,让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然而这种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在数学领域也有充分的体现。例如我们数学课上接触过的七巧板,九宫格填数等等,这些都起源于中国古代,不仅如此,在数学领域还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趣味数学题“雉兔同笼”问题,这个“雉兔同笼”问题曾漂洋过海,传到日本、欧洲等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上课一开始导入并说明:动物身上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同时揭示课题。接着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探究,向学生出示例题(课件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与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与兔各有几只?(二)尝试、探究理解题意后,先让学生用猜的方法,有的猜:有2只兔,6只鸡;也有的猜:鸡与兔各有4只,引导学生发现用猜的方法比较乱,并不科学。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部分的教学: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方法的研究。1、列表法(1)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出示表格,并确定猜想的范围:鸡的只数就是8,有0只兔,脚共有16只。鸡的只数就是7,有1只兔,脚的只数就是18。如果鸡有6只……发下表格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填写表格,汇报。(3)小结:这种依次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叫一一列举法,也叫列表法,板书列表法。(设计意图:将各种可能的结果有序地列举在表格中,通过验证脚的总只数来确定鸡兔各有几只,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2、假设法(1)师:如果用这种列表法来解决数据较大的问题时,这种方法还方便不,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2)让学生在小组内研究:①、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假设笼子里全就是鸡,与实际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究出算法。②、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假设笼子里全就是兔,与实际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究出算法。③、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此,以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为探究基础,以师生互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幻影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