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oc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XX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颇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必须抓住旅游升温战的机遇,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将旅游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一、旅游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一) 产业优势越发明显。XX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组合有序,并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XXX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家园;XX桥、XX石、XX石窟等为代表的XX地貌;X水水库“XXXX”景观等。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主要有:XX、XX仙、XX仙、XX仙、XX寺、XX寺等寺观庙宇和XX神农氏、赤松子在XX山的历史遗迹、遗存;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XX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旧州衙);长江以南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头城一—南宋古城,南浦铁犀;毛泽东在茶住室;龙家牌坊和秩堂至今保存较好的龙家、谭家、彭家、陈家等祠堂,等等。(二) 景点开发初具规模。上世纪90年代起,茶陵县着手旅游开发,相继投资建设了云阳山、古城等部分景点和基础设施。2007年以来,多方投资开发建设了工农兵政府旧址和云阳山的老君岩、神龟谷、祈丰台、南岳宫广场和文化景墙、石牌坊、蓬莱阁、游客服务中心等景点及其配套服务设施。2008年12月,云阳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点通过国家验收。2009年,云阳山获得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三项桂冠。(三) 旅游环境大为改善。一是交通条件明显改观。二是广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覆盖率己达100%。移动电话网络覆盖率达98%以上。三是旅游服务环境优良。(四) 文化发掘卓有成效。近年来,以茶陵历史文化研究会为载体,对茶陵的进士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和山水文化进行了发掘整理,将其物化成有形的可视性的旅游宣传载体。现已出版发行了《李东阳评传》、《李东阳研究》、《茶陵历代书院》等历史文化书籍;《毛泽东与茶陵》和茶陵籍将军的传记、画册等系列红色读本;《东方神地云阳山》、《相约云阳》等介绍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为主的旅游文化丛书。(五) 宣传促销开始起步。一是完善了茶陵旅游客源客户网、宣传媒体网、旅游营销网和宣传信息库、宣传资料库、宣传图片库建设,拍摄了《人文茶陵》和五集旅游专题片《美丽茶陵我的家》,在互联网上播放。2008年,拍摄了云阳山专题风光片。二是借助电视、报刊展示茶陵旅游资源。云阳山景区景点、麻叶洞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在茶陵等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南宋古城、南浦铁犀和“龟裂石”等丹霞地貌,先后在中央台、湖南卫视、经视和政法频道等多家电视台以及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宣传推介。三是举办庆典、节会活动,提升茶陵旅游知名度。2007年11月,成功举办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庆典和红色政权论坛活动。2008年7月,举办了云阳山首届宗教文化节和云阳山文学笔会活动,2009年4月,组织协调开展了长株潭地区“百台私家车游云阳山”活动;2009年6月,在云阳山成功举办了湖南省第二届道文化节,中央电视台十大名嘴之一纪连海登坛论道,60多个新闻媒体报道了现场盛况,推介了云阳山的风景名胜和历史人文,提升了茶陵知名度。二、 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旅游环境不优。景区居民保护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景观的现象严重。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档次的宾馆太少,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二)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