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1 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未来分析 学生毕业后面对社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当前高师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 部分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在学校掌握了点演奏技能就沾沾自喜, 当真正面对用人单位时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现象. 其次,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比较陈旧. 虽然高师音乐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以后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 导致很多毕业生把择业方向局限于教师这一行业, 然而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是有限的,造成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而且由于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校花费都比较高,也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比较排斥那些收入较低的工作,如乡村教师等;另外,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 还要学习相关的音乐理论和诸多公共课程, 而专业课学习只有两年或三年时间, 导致他们在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方面没有得到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在就业后难以胜任工作,无法适应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 无法独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对未来高师音乐发展的简单预测首先,未来高师音乐教育内容将走向多样化. 随着音乐专业课程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加上未来不断出现的新兴表演形式使得高师音乐教育更加丰富. 因此,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校不仅要提高自己本专业的技能,还应结合当前社会中不断出现的新元素, 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又能够适合中小学教学需要的课程, 这些新兴的健康的元素也将慢慢地融合到以后高师音乐教育之中, 使高师音乐教育内容走向多元化.[3] 其次,教师和学生队伍将走向平衡. 目前,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基本功不扎实、教师队伍水平悬殊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 不过,在未来学生和教师基数都比较大的情况下, 学校招收生源的整体素质和招聘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给了许多高师院校更大的选择空间. 2 个人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看法与建议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很重要. 任课教师要针对二胡专业的生源现状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实行一对一的模式,以提高技能为主;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要进行系统的基本功训练, 如练习规范的弓法、指法, 以促成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想在演奏和技能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教授二胡技能的教师要根据生源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教学改革应落实在课堂上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必须消除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 二胡课程从原来的的民间音乐发展到现在,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要合理地挑选和使用教材. 选择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教材尤为重要. 像刘长福老师编著的《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这本书在曲目编排上比较系统,难度适中;其次,教师在教授
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