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教育思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节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祖先为宋国的贵族,由于宋国贵族部的倾轧,逃奔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孔纥,字叔梁,是鲁国的下等武士,相传他“有力如虎”。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家境更加衰落,不得不作些杂活来赡养寡母,所以他自称“吾少也贱”。二十岁左右,他当上了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牛羊的“乘田”,表现出他从事实际工作的才能。三十岁左右,孔子开始私人讲学,任教四十余年,从未间断。他在五十岁时,担任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升迁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并摄相事。后因与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下野。孔子见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不能实现,便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奔走于宋、卫、、齐等十几个诸侯国,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他的政治主不为各国执政者所采纳,凄凄惶惶,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在蔡竟弄到绝粮的地步。但他不改初衷,坚持自己的主。在周游列国期间,他的私学是走到那里办到那里,从来没有停止过教学活动。孔子返回鲁国时,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从此他专门从事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直到逝世。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一是办私学,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风气。孔子所办的私学,是春秋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的私学。他在这个阵地上不仅培养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而且在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二是删定古籍,作《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孔子的言行主要见于《论语》一书,《论语》共有20篇,是孔子的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杂有其弟子的言行,是无系统的语录和记事体裁。这是后人研究孔子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典籍。二、教育基本理论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入探讨了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孔子首先高度评价教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是立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在这里提出了治国的根本大纲。他把人口、财富、教育当成“立国”三大要素:众多的人口、富足的经济、发达的教育,三者具备,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了。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相互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基础,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之后必然随之进行教育,引导人民,引导社会走健康发展的道路。《论语·颜渊》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另一次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定,通过教育取得民众信任,使民众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这才是立国的根本。孔子认为,德治和礼教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要高于一般政令刑律,主“为政以德”,靠道德的引导、礼教的规,才能使人心悦诚服。他把政治看作就是教育过程,为政就是一种完善自身并由此影响他人的教育活动。因此,只有实施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德治”的社会理想。其次,孔子也强调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也就是说,人的先天禀赋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是靠后天习

孔子的教育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swng35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