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戏曲理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讲绪论 1、戏曲与电影、电视的异同: (1 )差异: 戏曲电影、电视从创作过程——多次性一次性从观众——在场参与参与性低从演出形态——舞台银幕、屏幕从民族性——本土传统外来品从时代性——农业 800 年工业 65~ 115 年(2 )共性: 都是综合艺术: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人物性、文学性与表演性 2、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戏曲定义:“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 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灯光等)。表现特点: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遵循一个原则——美。 3、注意区别: 戏曲与戏剧的关系: 广义的戏剧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及音乐剧等。狭义的戏剧即指话剧( drama )。 4、近现代戏曲学创始人王国维( 1877 ~ 1927 )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 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 191 3 年撰写《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人生三大境界: 第一:一心向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第二:艰苦奋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第三:实现成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一)中国戏曲孕育与形成 1 、孕育于:原始:巫傩歌舞汉代:“百戏”南北朝时期:“歌舞戏”唐代:“参军戏”戏曲成形:宋代: “宋杂剧”; 金代: 北方“金院本”、南方“南戏” 2 、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图腾舞文献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文物显示: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孙家寨) ,距今有 5000 年历史 3 、有人物妆扮的“东海黄公”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4 、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踏谣娘戏俑《踏谣娘》, 是起源于北齐(亦说隋末) 、盛行于唐代的民间歌舞戏。又作“踏摇娘”。 5、《兰陵王》又称《代面》、《大面》南北朝和隋唐歌舞戏节目。表演北齐南陵王高长恭戴面具出战故事。后人模仿他的动作, 配以歌曲。后有《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其面具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二)中国戏曲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杂剧以质朴自然胜, 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郑、白、马、王等杂剧作家, 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三)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剧本曲词典雅, 体制庞大, 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为戏曲文学的绝盛时段。表演日趋成熟, 演唱声腔竞相迭现。(四)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清代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昆曲、京剧盛行,地方戏的兴起。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第二讲戏曲本体论(一) 1 、戏曲运作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以歌舞演故事——由戏曲定义引出演演员观众故事(剧本) 剧场 2 、现存最早的戏曲剧本《张协状元》,南戏剧本,即产生于南宋的戏文,温州九山书

中国戏曲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