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流动儿童面临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而产生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十分关注问题。一、流动儿童面临教育公平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就学权利平等,亦即受教育权利平等。它指是与政治上、经济上平等权利相对应教育上平等权利。我等权利方面规定“公民具有受教育权利”。其次是就学机会平等。虽然我等受教育权利,但这只是一种教育平等思想体现与实现教育公平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了使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得以实现,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确保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就学机会。那么,流动儿童是不是像城市儿童一样拥有同等就学权利与入学机会呢?答案是否定,因为“孩子上学难”、“上不了学”已成为了许多进城农民工一块心病,在我国各种适龄儿童中,流动儿童辍学与失学问题仍比较突出。从宏观上来看,2000年进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高于全国儿童(包括农村地区儿童)相应比例(%)。其中流动儿童不能适龄入学问题尤为突出,46%6周岁儿童没有入学接受教育,较高比例流动儿童少年不能完整地接受义务教育,%流动儿童少年离开了学校[1]。另据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对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9个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适龄流动儿童不能及时入学。从微观上来看,各地流动儿童入学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武汉市一项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不仅低于全,甚至低于农村儿童入学水平[2]。而湖南邵阳调查表明:%,%学龄子女处于失学状态[3]。另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年5月完成调查报告称:北京流动人口子女中,小学阶段入学率为90%,而初中阶段仅为20%。有相当多数量外来学龄人口面临就学困难或虽能就学但没有质量保障不利处境[4]。上海市第六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岁以下流动儿童中,%,%儿童处于失学状态,其中12~15岁儿童中,%未能在读[5]。另据统计:至2005年9月,北京市共有8万名流动儿童无学可上[6]。 ,流动儿童与城里孩子相比,也是不公平。衡量教育过程是否公平,有两个参照标准,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学生以平等对待;客观因素是指资源投入,包括师资力量、学校外部各种因素、学校内部各种物质设施等。首先,从主观因素上来看,部分教师对流动儿童存在排斥心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与“借读”身份,在各级学校中,流动儿童往往被视为特殊群体,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平等待遇,这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评优、评奖中时常受到不平等待遇。如:“在没有入学‘障碍’哈尔滨,农民工关某反映,上小学五年级儿子到城里读书不到一年,因为在学校受到‘白眼’,回

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