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孝爱梅李-浅谈儒家的孝文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孝爱梅李-浅谈儒家的孝文化.doc浅谈儒家的孝文化聚沙儒家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古代如此现代社会亦是如此。虽然|口有的制度荡然无存(1),然|伯我们的行为方式,却还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其中一•些核心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孝”就是这样的核心观念。本文试着梳理儒家经典中诸多关于“孝”的论述,并从历史流变的角度,阐释其现代意义。孝的重要性古人认为,孝是众多徳性的根本,所谓百行孝为先。《孝经》开篇即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山生也。(2)此为孔子之言,孔子以为,孝是先王的"至徳耍道”,不仅是徳性的根本,同时述是政教之根本。有子曰:英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Z本与?(3)古代的制度是家国-•体,一个人只有在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可以立足于社会,才可以入朝为官。而且古人还认为,一个人如果孝亲的话,也就不可能犯上作乱,因为犯上作乱极有可能连累父兄,即使亲属未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因为不孝子孙之犯上作乱,而感到莫大的耻辱。反过來讲,如果一个人不孝的话,也很难止人相信他能治理好百姓。所以说“孝弟”是“仁之本”。所以无论是哪个阶层,都要遵守孝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呦徳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4)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俟Z孝也。(5)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Z法言不敢言,非先王Z徳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6)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英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8)曲上可见,无论是庶人,还是士、大夫、诸侯、天子,都重视孝,并以孝作为行为的准则,不敢逾矩,从而能够保存宗庙、社稷,如此方算成就孝行。反过來讲,如果做了出格的事情,从严格的角度讲,都是不孝,都会有损先祖,甚至威胁到宗庙、社稷。(9)孝之对彖孝的重要性,上文已述,下而我们具体考察“孝”这个概念°首先是孝的对象。孝的对象,自然是家庭中的长辈,就小家庭而言,就是自LL的父母;就核心家庭而言,还包括祖父母;就宗族而言,则还有伯叔父母、姑姑、曾祖、高祖、从祖祖父母等等(10);加上外亲则有外祖父母、舅、从母(11)等等。若是女子,则还有舅姑(12)、夫族之长辈等等。可见所要孝敬的对象是极其多的,然而幼辈对于长辈的孝敬,是分亲疏远近的层次的。这个层次的划分就是古代的五服制度。所谓的五服(13),就是在一•个人去世的时候,其亲属按照与死者的亲疏远近不同而穿戴不同的丧服,粗而言之有五等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越是亲近的亲属,所服的丧服就越重,服的越重,则表示对于死者的情感越深。比如,为父服垠重的斩衰服,母则比父要轻,有齐衰三年和齐衰杖期两种,祖父、伯叔父母则是更轻一等的齐衰不杖期,曾祖、高祖等等亲屈就要再降一等。从服制的轻重,可以看出我们对于长辈所耍尽的孝心也是不同的。当然现代人的家庭范围没有古人那么大,下面就讨论

孝爱梅李-浅谈儒家的孝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77 KB
  • 时间2020-07-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