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一、榆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民生工作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首先,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环境影响评价率均达到了100%,做到了增产不增污,从源头上控制了新的污染源的产生。其次是加大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主线,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先后下达限期治理5批、涉及378单位和业户,治理改造锅炉(小酒厂)55台、洗浴业锅炉61台,工业和采暖锅炉92台,取缔撤并分散供暖小锅炉144台,市区376家餐饮业改烧清洁燃料,敏感区域餐饮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全市涉水企业、事业单位全部治理并达标排放;建成五棵树和榆树市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削减了10%,COD排放总量削减了2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了25%,超额完成了省和长春市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推广液化气、型煤以及更新改造锅炉安装消烟除尘设施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市区的大气污染,新建集中供热小区5个,集中供热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市区热化率达到65%以上,气化率达到80%,通过综合治理废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烟尘排放量削减了35%,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由“十五”末期的264天提高到2009年的324天。空气污染指数优于全地区其它县(市)。二是市区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做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三是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对市区的餐饮洗浴业、建筑业加大管理力度,对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给市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通过打造蓝天工程、治理噪声污染等专项行动,对市区内的餐饮洗浴业、小的加工作坊进行彻底整治,市区内376餐饮洗浴业户全部使用清洁燃料,环境敏感区域的餐饮业户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时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顺利完成。城市环境质量呈现改善趋势,城乡生态系统逐步趋于良性循环。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同上级的要求、同国内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 1、全市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过大,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偏低。2009年全市耗煤量40万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且60%集中在市区。就全市情况看,尽管“十一五”期间加大了集中供热力度,但是分散供热的小型供热站还比较多,污染物排放点源多,面广。燃煤型大气污染仍很严重,空气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机动车排气污染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2、水资源保护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浪费严重。大量新项目的上马必须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我市还缺乏节水意识和推进循环经济的措施。3、交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小型生产加工类噪声扰民问题依然存在。 4、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尚需加强。5、受传统生产方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污染十分普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二、“十二五”环保民生工作的总体思路通过大力产业结构,强化污染控制和管理,加强城乡环境管理等措施,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减少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使榆树市的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到2015年,榆树市空气中的SO2、NOX、TSP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内,市区空气优良级天数稳定在340天左右;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确保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主要污染物削减20%,“一江三河”控制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加强噪声治理和管理,改善市区噪声环境质量,各功能区区域噪声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建设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处理率达100%,,对医疗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及其他危险固体废弃物严格管理,推动建设全市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加快城市的绿化步伐,城市绿化率达到国家标准。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提高循环利用水量,避免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划制度,杜绝工业、生活及其它废水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改善能源结构,清洁能源的使用率达80%以上。大力开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