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条永安溪 古今多少事.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条永安溪 古今多少事.docx一条永安溪古今多少事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它不只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更是文化兴盛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里,永安溪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母亲河,为该县社会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数不尽的文物古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永安溪文明。溯水追源前世今生翻开永安溪的历史画卷,一段段厚重的积累和沉淀展现在眼前。溯古洪荒,早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永安溪畔的一个河谷平原,灵江流域的文明之火在此点燃。先民们就在溪畔的下汤逐水而居,开渠引水,灌溉田畴,繁衍了先进的农耕文明。永安溪在唐代时称乐安溪,俗称大溪。到了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仙居开始设县,以溪为名,叫乐安县。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吴越王钱?H,因修治盂溪,希望此地永得平安,改乐安为永安,乐安溪也因此而改称永安溪。到了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把永安县改名为仙居县,但永安溪没有随县名的更改而更改,因百姓仍期望永安溪永远平安。永安溪滋育着溪畔的村庄与众生,涵养了千百年风情与人文。永安溪两岸汇集了大批人类文明,国内八大奇文之一蝌蚪文、汉代岩画、春秋古越文字、东汉石头禅院、明代桐江书院、道家第十洞天、升仙桥、孔庙泮池、南峰塔、皤滩古镇等构成了永安溪的历史画卷。该县制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九狮图、彩石镶嵌享誉海内外;也是“脱胎换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从下汤人到如今的51万仙居人民,以及仙居下游的?`江流域,永安溪川流不息地哺育了台州一方人民。她不仅是仙居的生命之河,也是台州的生命之河。蜿蜒绵亘繁华未落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永安溪见证着历史变迁,诉说着千古往事。“白帆如云云盖溪,竹排相接密如堤。”古时永安溪其上游达仙居腹地,中游则与陆上“台括孔道”的起点皤滩相交汇,下游出仙居后汇入灵江与海运相接,是仙居历史上的“黄金水道”。永安溪畔的皤滩古镇依水而发,为历史上著名的东、西“食盐要塞”,亦是内河时代“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皤滩成为永安溪上游的一大商埠,在商贾往来交易,舟车交替过往中逐渐成为盐、布匹、山货等物资的集散地。明清两朝最兴旺时,每年经皤滩中转的食盐就达5000吨,溪面日停靠商船近500艘,场面极为壮观。皤滩,一座繁盛的集镇便在迤逦的永安溪畔迅速崛起,街道四通八达,人流熙熙攘攘。“龙舞九曲穿皤滩,人共溪声到小堂”,这一诗句,正是皤滩作为古时繁华水埠码头的真实写照。自民国初期起,由于交通条件变异,皤滩古镇逐渐萧条。特别是浙赣铁路通车,使皤滩盐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延续近千年的商贸古镇繁华不再。永安溪也已不再承担航运的沉重负荷,远离喧嚣。多少兴衰过往,都如江水悠悠。到了20世纪90年代,昔日运盐水道上的片片白帆成了串串竹筏,美丽的永安溪焕发了新的生机――竹筏漂流。如今,永安溪漂流已是仙居县旅游的一大亮点。“小小竹筏溪中游,秀丽美景两岸走”,以竹筏为工具,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江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的诗画意境。锦绣山河人才荟萃竹筏在永安溪上悠悠漂荡,思绪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遥想数千年来,有多少仙居英才从永安溪上扬帆远航,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名载史册;又有多少全国知名人士向永安溪溯流而来,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出生在仙居朝阳峰下的唐代诗人项

一条永安溪 古今多少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123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