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马帮驮铃到黄钟大吕.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马帮驮铃到黄钟大吕时间:1992年→章鱼哥预言:“茶马古道”得名并大热1990年7月至9月,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等人在滇藏川三角地带徒步3个月调查古道上的语言与民俗,把此次行走命名为“茶马之道”。两年后,他们正式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颇有历史沧桑感和地域文化特色的4个字,隐藏着一群人10余年的考察和研究。山间铃响马帮来,正是这4个字,让普洱茶从几近湮灭的文化地图中清醒地显示出来。飘出历史的沉香。在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周重林看来,茶马古道既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也是民族融合与和谐之道,还是民族迁徙的走廊,亦是佛教东传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茶马古道的发现,也照亮了普洱茶的辉煌前世。唐宋时期,高寒地区康藏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酪、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这些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可以消脂减燥,所以,藏民在长期生活中有了喝酥油茶的习惯。因为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且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也就是“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章鱼哥感叹,对普洱茶,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整合运动。从茶马古道出发,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贸易、路径、形态、故事,一一被挖掘出来。普洱茶在原产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坐标,也重新对接了以茶为媒的世界联系。就好像一个潜没在大地和山脉之间的藏宝图重现天日,人们找到的是历史的珍宝,串起的是散失的珠贝,最后嵌合的是整个多元文化的漂亮拼图。1999年,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田壮壮与木霁弘相识,此后他们与著名作家阿城一道多次前往茶马古道考察采访。2004年,田壮壮导演的中国首部高清纪录片《茶马古道系列之德拉姆》在全球公映。由此,茶马古道文化成为了国内一大文化热点,成为一个热词,而普洱茶也随之浮出历史的水面,进入大众视野之中。时间:1995年→章鱼歌预言:邓时海出版《普洱茶》正如章鱼哥预言的那样。1995年12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邓时海所著《普洱茶》由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出版发行。这本书。后来被喻为“普洱茶茶经”。这是台湾茶人第一次以专著的形式,对普洱茶进行的全方位的正面梳理。邓也因此被称为“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写作《普洱茶》并非偶然,因为它融进了作者太多的个人记忆和情感,而这又与整个普洱茶的兴起息息相关。可以说,偶然加上必然,才成就了普洱茶后来的火爆。邓时海说:“我在南洋生活过多年,早期南洋就喝老茶,老茶是最主要的茶品。回到台湾念书的时候,台湾乌龙茶盛行。喝茶日子久了,明显体会到普洱茶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开始整理与普洱茶有关的历史。”台湾茶人众多,高手云集,在中国茶文化中处于高端位置。而乌龙茶、龙井等中国传统名茶的文化早已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普洱茶似乎还有极大提升的空间。可以确定的是,《普洱茶》的出版让更多的台湾茶人关注、钻研普洱茶。由此,很多茶人变成了“普洱茶人”,即品饮和思考的重要对象变成了普洱茶。不仅如此,他们还注重实地考察,从台湾到香港、广东、云南,从市场一直深入茶区茶山,从票号到工艺,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证。所到之处,无不亲泡亲饮,并事无巨细地加以记录描述。于是,茶人开始效仿邓时海,或发表普洱茶的专文,或出版著述

从马帮驮铃到黄钟大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123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0-07-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