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焦裕禄》观感昨日带着崇敬的心情看了《焦裕禄》这部电影,颇有感触。感触一,他的群众情怀让人感动。印象非常深的是他两次到火车站的情形。第一次是他刚上任,带着县委班子到火车站察看民情。风雪交加,灾害之年,领导干部不是坐在家里围着火炉开大会,而是深入群众当中,关心他们的疾苦。这种不说废话,亲临现场的工作态度与热情感动着我。第二次是跑到火车站,他是“送”知识青年上火车,拿了一把沙土给他作纪念,结果却是使青年干部主动留了下来。这体现了他的爱才之心,也体现了他的智慧之心,他不是真的想送走他,他想把那个知识青年留下来,他用的是真情、真心,他还把县里发的大米送给了青年。为了干部不得浮肿病,有粮吃,焦裕禄冒着犯政治错误的危险从周边县里购高价粮,说明他心中没有自己, 只有群众利益。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想的还是群众的收成。感触二,他的务实工作作风让人敬仰。焦裕禄的工作作风既有深入调查研究,又有现场办公。为了** 的生产,他走到牲口喂得好的农户取经;为了抗洪灾,他连夜再看现场、画图纸、筑河堤;为了抗风沙,他到“风口”,看泡桐。总之,他的工作不是闭门造车、听汇报,而是深入到群众当中、工作现场,脚踏实地、效果明显。感触三,他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性让人佩服。他的那身补丁衣服印在我的脑海;他爱家人,但他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吃苦在前;他自觉放弃领导的持权思想,宁愿吃亏;他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在是他的这些做法,树立了良好形象,得到了干部群众的爱戴。感触四,他的共产党人勇敢无畏、迎难而上的精神让人心生震撼。面对灾害,他无视困难,坚定地寻找解决之法;面对严重的风沙,他没有被吓倒,寻找“突破口”,种树堵风沙; 面对暴雨毁庄稼,别人哭,他没有哭,他说哭是没有用的,要去与自然做斗争……焦裕禄不怕任何困难,迎难而上,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他不愧是我们的榜样,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会时时对照自己,向他学习。 2014 年4月 24日本文来自香当网/
电影《焦裕禄》观感.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