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日周之后的长治.docx吕日周之后的长治虽然仍然遗留着吕日周在任时的浓郁个人色彩,但对长治来说,吕日周时代已经远去吕日周在离开长治整整两年之后以这样一种方式第一次回到了长治。2005年3月29日下午,山西省长治市政协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隆重开幕,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长治市原市委书记吕日周与会。“在开会期间,吕日周没有任何发言,感觉他有些落寞。”多位参与庆祝大会的官员普遍认为,“对于吕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领导来说,按常理,他不会一言不发。”在长治新闻网上吕日周坐在主席台上的特写照片似乎也能证明这一点;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吕日周显然心事重重。这是吕日周在调任省政协副主席后首度在长治市公开露面。2003年2月20日,59岁的吕日周离开了主政三年的长治。长治显然在吕日周的从政生涯里有着铭心刻骨的位置,吕日周与长治似乎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长治市更曾经是全国务大媒体瞩目的焦点所在。两年之后的2005年5月,《?望东方周刊》再访长治,这座城市虽然仍然遗留着吕日周在任时的浓郁个人色彩,但对长治来说,吕日周时代已经远去。“传媒治市”的变化“我们的舆论监督还在搞,每周都会有两三篇的批评报道。”长治日报社社长王占禹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在长治日报社资料室,记者翻阅了近几年来的《长治日报》合订本,很明显地发现,在吕日周离任市委书记之后,其刊发的批评性报道大幅减少,而且批评的矛头已不再针对具体人。另外,专门针对批评报道而开设的栏目“?望哨”被更多地放到了二、三版,此前,该栏目是在头版的显著位置。据介绍,在吕日周主政长治时期,《长治日报》、《上党晚报》分别开设了“?望哨”和“啄木鸟”栏目,专门进行舆论监督。在两年多时间里,以两份纸媒为主体的长治各级新闻媒体共播发批评报道近2000篇,批评大小干部1000多人次,160余名干部去职。《长治日报》舆论监督部的一位记者说,“以前我们报纸曾批评过多位市级领导,现在连批评一个乡镇领导都要斟酌半天。报社的领导还告诫我们,以后做批评性稿件时要注意处理好和被批评单位的关系。”这位记者坦承,以前之所以敢这么大胆地搞舆论监督,主要是有吕书记的支持,“甚至好多批评稿件都是吕书记自己写的。”“长治舆论监督的经验很难推广,除非你们那里也出来几个吕日周这样的市委书记。”在2002年前后,全国众多媒体赶赴长治学习当地舆论监督的经验时,《长治日报》的领导这样说。据了解,长治市委新任书记张兵生对舆论监督也很重视,刚刚上任后就到《长治日报》社调研,并提出舆论监督不能丢,同时要重视质量和真实性。张兵生此前系长治市市长。吕日周主政长治时,长治市委全体会议曾通过了《关于实施“五大监督”的意见(试行)》,实行“五大监督”(党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制度性联动,其目的在于“使新闻监督制度化”。对于这样一个制度化的东西,《?望东方周刊》记者在长治的多个相关部门索要时,均被告知,“不知放哪儿去了。”人事的变化“对于吕日周的一些做法,新任书记张兵生不否定,也不倡导。”长治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望东方周刊》。吕日周离任之后,长治市委大门口被撤掉的武警又重新上岗了。对于武警重新上岗的原因,长治市政府的一位人士称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根据需要安排的,“后来也就没有撤。”一些新建的单位大门口不再竖石刻;一些实施“拆墙透绿”工程的单位,又重新围起了
吕日周之后的长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