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教师版2.doc高三历史选择题练习(7)(2017•晋冀廊联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解析:选B对待病人良好的态度能够培养医生的责任感,故B项正确。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解析:选B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推进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017-大庆一棋)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解析:选C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及其流行体现出“尚法”的审美追求,“'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及其流行体现出“尚情”的唐人审美追求,故C项正确。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解析:选D材料的意思为:现在,却尊崇夷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可以看出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故D项正确。(2016-全国卷II)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选D题干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故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故排除C项。(2016-全国卷UI)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教师版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