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川广元窑瓷器的釉色与纹饰宋代四川广元窑址发现于1953年,它位于广元市北门外约7公里的嘉陵江东侧。从广元北门出发,逆嘉陵江北上,经过千佛崖,穿过磁窑铺小镇,便到了溶剂厂附近,这里就是广元窑址了。这里面对嘉陵江,背靠渐渐高耸的山坡,一条溪水把窑址跟黄金水道嘉陵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附近盛产瓷土、长石、石英、方解石、石灰石、粘土、柴薪和煤,发展制瓷业可谓得天独厚。广元位于甘、陕、川交汇的地方,地处南北方交通要道,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这里有皇泽寺、千佛崖、古栈道等许多千年古迹,唐宋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商旅云集,广元窑的器物销往嘉陵江畔以及与其江河相连的各地,如四川阆中、南充、泸州、成都、重庆市区及合川等。近年来,在宝鸡、兰州、天水、西安等地施工中,广元窑瓷器也有所现身。对四川古陶瓷很有研究的陈丽琼先生认为,宋代广元窑制品可能远销朝鲜和日本,可见当时广元窑之兴盛。广元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衰于元。除烧制黑釉瓷外,还烧制酱釉、绿釉、绿釉剔花和绘花、黄釉、黄釉点彩、白釉、白釉黑花等器物。广元窑的黑釉器物主要有乌金釉盏、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茶托、黑釉兽耳瓶、贯耳瓶、葫芦瓶、直颈瓶、净瓶、玉壶春瓶、窑变釉瓶和罐、凸线纹瓶及罐等。广元窑酱釉器物主要有斗笠盏、玳瑁盏、玳瑁碗、玳瑁盘、茶叶末釉盏、洒釉盏及瓶、炉等。绿釉器物主要有绿釉瓶、绿釉炉等;绿釉剔花、绘花器物主要有瓶、壶、罐等,其中大型兽首衔环双耳瓶异常精美,可惜广元窑绿釉为铅釉,很容易起“银釉”(实为铅被还原),釉面保存较好者不多。宋代陶瓷中具有鲜明黄色釉者甚少,所以广元窑黄釉器物可谓独树一帜,主要器物有直颈瓶、三足炉、茶盏及茶托等,有的黄釉器物上施以褐色点彩或印花等装饰。广元窑黑釉器物的胎体一般为褐色沙胎,但也有的胎体近乎白色,有的碗由这种白胎施以白釉而成,几乎成了白瓷,主要器物有碗、盏、瓶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胎或不太白的胎体施以白色化妆土,再绘以黑褐色花草,外罩一层透明釉,这样制成的白釉黑(或褐)花瓶、壶、托、罐等很像磁州窑器物。总之,广元窑不但品种多,而且水平相当高。本文仅想通过一些个例,勾勒―下宋代广元窑制品的大致面貌。图1是前面谈到的广元窑各种釉色与纹饰的一些示例。图2是一件广元窑黑釉兔毫盏。广元窑兔毫盏从外表上看跟建窑极为相似,它胎体厚重、釉面光亮、兔毫鲜明,给人以沉稳、古朴的美感。为什么有数千里路程之遥的广元窑跟建窑是如此的相似?这应该是当时的时代共性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就当时全载,即是说,论全国商旅之繁华,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从四川出土过许多宋代龙泉窑、耀州窑、定窑以及江西影青瓷器来看,宋代四川跟南北方各地的交往是相当频繁的。四川北有广元、阆中通往甘陕乃至中原的通道;南有雅安通往云南乃至两广的茶马古道;东有长江黄金水道通往南方各地及东南沿海;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极为丰富,再加上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等支流和长江组成的水运交通网,在农耕时代四川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这样一个发达地区的制瓷业,跟中原及沿海地区同业进行交流,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是不足为奇的。总起来说,广元窑跟建窑的相似性正是宋代这种跨越数千里交流的一个例证,而共同的中华茶文化和人文情趣,正是这种交流的基础。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川、闽自古都
宋代四川广元窑瓷器的釉色与纹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