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腘窝在膝关节的后方,呈菱形。窝的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界和下内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窝底为膝关节囊。(1 分)内有腘血管、神经、脂肪和淋巴结等( 1分)。 2. 腹股沟管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贯向内下方, 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 长约 。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 环,外口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1 分)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1 分) 3. 陷窝韧带(腔隙韧带)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止于耻骨梳, 为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2分) 4. 股三角(形成) 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外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1 分)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1 分) 5. 收肌腱裂孔(位置、构成) 在大收肌腱和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孔内有下肢大血管通过( 2分)。 6. 白线(位置、形成)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2 分) 7. 联合腱(腹股沟镰) (位置、构成、作用) 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作凸向上的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称联合壁,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1 分)和腹横筋膜一起构成腹股沟管后壁。(1 分) 8. 腹股沟管腹环(位置、构成) 腹股沟管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 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2 分) 9. 腹股沟皮下环(位置、构成)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 腹外斜肌腱膜形成近乎三角形的裂孔, 为腹股沟浅( 皮下)环(2分) 10. 腹股沟韧带(位置、形成)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2分)。 11. 腹直肌鞘(位置、构成) 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由腹外三个阔肌的腱膜构成。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1 分)后层有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在脐以下 4-5cm 以下, 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自此以下是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成鞘的前层, 而缺乏鞘的后层, 但可见后层的游离下缘呈突向上方的弧形线,称弓状线(半环线) ,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1 分) 12. 主动脉裂孔(围成、通行结构) 在第 12 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 分) 13. 腱鞘(构成、意义)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性较大的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 它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檫。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1 分)腱鞘的纤维层又称腱纤维鞘,它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腱鞘的滑膜层又称腱滑膜鞘,位于腱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通形的鞘。滑膜层的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 称为脏层; 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
运动系统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