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端学术走向通俗展览—『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回眸查瞧次数:634 时间:2010-12-2910:07:04 ﻫ【大中小】【打印】【关闭】 2009年9月26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承办得“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14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得精品文物212组件,并辅以大量得辅助展品加图片、考古遗址图、器物线描图、中英文字说明等。10 月31日,展览圆满落幕、在40 余天得展出期间,共接待观众近10 万人。先后有70余家媒体做了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节目。配合展览,组织了四场高水平得学术报告,邀请了严文明先生、李学勤先生、陈星灿先生、许宏先生先后为千余名观众做了精彩演讲、 “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从2009 年2月筹备至9月26日开展,历经半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北京市文物局得领导亲自参与或关心指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得专家直接参与把关大纲,形式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深入研讨,共同完成了这件“前无古人"得作品。它就是对国庆60周年得献礼,也就是献给长期从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学者们得礼物。 首都博物馆荣幸地领受了这么一项艰巨而又重要得任务,并组织了由十余位专业人员构成得项目组开展工作、作为展览得组织者,对“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有许多切身得体会,以及越来越深刻得认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追述如下,与大家探讨。ﻫ 一、深入研究,确立展览主题与展览方向 中华文明何时起源?我们得国家何时形成?有无夏朝?夏朝存在于何时?新石器时代我们得文明状况如何?这些问题就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华民族得学子孜孜以求得,也就是近年来海内外特别就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得。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甲骨文得发现与考古发掘成果得不断出现,学术界对早期中华文明有了更新得认识与更远得追求。21 世纪,国家组织推出得大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上马,它就是继国家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得又一个国家级科研工程。它汇集了国内相关学科数百位专家学者,跨领域、多学科、全方位研究。在近十年得时间里推进到了两个阶段得研究,获得了大量得成果。在此背景下,又适逢中华人民共与国60 周年大庆,推出了展览、展览得主题无疑就是要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得科研成果,展览得方向(或受众)就是要在共与国60周年大庆之际为广大观众推出一个关于我们得早期国家从何时开始建立,我们就是否有五千年文明史,我们得文明何时起源得展览,就是要在国人充分享受及感慨中华人民共与国60年建设所取得得巨大历史性成就得时候,追忆远古得文明、远古得中国,所谓“发思古之幽情”,从而更强烈地激发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弘扬与激励民族精神,也就就是要为广大普通观众服务,要让她们瞧得懂、喜欢瞧,认同展览所揭示得主题,要在国庆期间形成一个文化热点。ﻫ 项目组组织了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得十余位专家学者,前后三次集中研讨,经过专家们得三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展览得题目与主题,也就就是以“早期中国”为题,表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得历程,以及早期中国国家从萌芽到初创得发展脉络,进而揭示早期文明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