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 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 ;儿科;临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是一种采用健康人白细胞来源的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干扰素, 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品低、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 近年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就重组人干扰素α-1b 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治疗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学习[1]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在喘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及退热天数均有明显缩短( P< ) ,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另外体外试验表明, 干扰素作用机制为诱导受其处理的细胞产生抗 RSV 病毒蛋白,阻断病毒的入侵[2] 。 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学习[3] 将 119 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 和利巴韦林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 % 和 % ,干扰素组在鼻塞消失和退热时间均比利巴韦林组缩短( P< ), 干扰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 是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体外实验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 能明显抑制疱疹病毒在细胞培养皿内的复制,作用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于被病毒侵袭的靶细胞,迅速控制疱疹病情的发展[4] 。但东红[5] 将 192 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12 例,重组人干扰素α-1b 和利多卡因联合给药, 对照组 80例, 给予利巴韦林, 两组疗程均为 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 % 和 % ,总有效率分别为 % 和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 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学习等[6] 随机将 64 例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对两组治疗 14d 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及脑电图、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1 或 ), 住院时间缩短可能与干扰素增强免疫力有关。杨华等[7] 将 6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重组人干扰素α-1b ; 对照组以包括抗病毒、输液并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和支持疗法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呕吐、抽搐、昏迷和头痛等症状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3 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是一种免疫异常性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体外研究表明, α- 干扰素可能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及功能活性来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状态[8] 。有研究表明, 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 IM , 有效率达 % , 症状消失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P< 或 P< ) [9-10] 。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好转快,病程缩短,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少。 4 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是小儿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