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教学中渗透德育途径德育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一定教育方式,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思想品德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渗透德育,这需要体育教师必须站在育人高度来认识自己工作,自己不仅要做一门学科教师,而且还要做学生教育者、生活导师与道德引路人,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充满自信地、积极地强化德育,才能收到预期教学效果。我在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从以下途径实施: 一、结合体育课渗透教育体育课特点是:教、学、练并举,教学空间大,学生多,时间有限,教材内容丰富,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德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内在动力与思想保证,只有与学生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培养同步发展,才能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课堂讲授是学科渗透德育主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为一体,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要上好引导课:在总结上学期与上学年体育工作基础上,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任务、要求、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以及本学期学校体育活动计划与校外体育活动安排等;对刚入学新生,还应向他们介绍本校体育成就、规章制度、课堂常规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习任务,增强自豪感与责任心,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体育教师要重视理论讲授课:理论课是提高学生体育卫生、文化教养,指导学生体育实践,培养与发展学生智力基本环节。体育课理论基础知识内容丰富,有许多内容就是德育生动材料。例如,体育教师讲授我国体育伟大成就――中国体育代表团自1984年首次走入奥运会,获得奖牌数已逾千块,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取得了历史性飞跃。从而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学习体育健儿“人生能有几回搏”高尚情操,提高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境界。 。体育教材内容多,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挖掘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等教材内容,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思想教育等等。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及英雄主义;通过投掷练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加强安全教育与积极主动收拾器材、爱护公共财物教育;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念,启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要不要执行课堂常规,这本是无可争议。但是,在批判体育教学过于刻板,要求过死同时,还有人认为课堂常规是“紧箍咒”。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偏颇,课堂常规是保证上好体育课基础,所以不但不能削弱,还应该不断加强,关键是如何运用常规上好体育课,而不是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常规是对师生提出基本要求,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与讲文明礼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性、安全教育为一体。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仅有利于班集体形成,增强凝聚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正确思想品质形成,同时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保证。二、结合偶发事件渗透德育体育活动一般在操场上进行,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
浅谈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