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斜阳余晖清代1、四王师古:(南)(1)王时敏:自出新意的画家被斥为谬种,主张不求形似;(2)王鉴:推元四家、董巨。学古亦要有法,重在得其神;(3)王翚:主张博采众长,不以某家某派为师;(4)王原祁:A主张形神情思兼备,并皆指特定笔墨技巧所造成的某种情趣;B须以神遇,不以迹求,意在必先。2、石涛:(北)朱道济,号苦瓜,重写生,写自然,反对一味师古,以山水、花卉为妙。《石涛画语录》主论山水画创作(1)提出并论述了一画说A肯定了用线在中国画造型中的基础地位,间接说明了绘画与中国书法密切关系;B同道家思想相似,有形而下的技法意义及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既虚又实,实处为具体笔墨,一画并非指一笔、一点,是具有集合特征,代表意义的线条,虚指精神根本,以宇宙生成论为比喻,说一画是艺术之始,可比天地之元气,绘画创作论的立法之本;(2)论证了法与化的关系,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法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范畴,化是法德变通。古之须眉,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不能生在我之面目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3)提倡以造化为师,蒙养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将自然内化,体现主观感受。(4)追求绘画艺术的物我交融,赋形式于意义,寓精神于物象;(5)重视笔墨技艺的表现,具有本体论意义,注重绘画的表现技巧。3、郑板桥:(北)工诗词,善书画,长于兰竹,脱尽时习《郑板桥集》(1)继承了传统的形神认识,以神为主,不求真相求真魂;(2)反对借口写意不求神似的画风,认为先工而后写,先形而后神;(3)绘画创作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有成竹即有意在胸,无成竹即无条条框框),这两点应立足于造化为师,重生活修养,又熔冶情思;(4)敢于创新,不生搬硬套,古为今用。A师古应有选择,不惟古人为尊B学习古人不能囿于格法,学一般,撇一半;(5)过于文人化,过于粗放求新,难免有碍格调。海际来风-------中国现代绘画理论历史基础:南北宗论1、继承派: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1)此观点认识是对石涛等人此种画论的直接继承;(2)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反对一味临摹,主张创新。黄宾虹:(4)提出浑厚华滋的中国画审美观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浑厚静穆。(5)主张创造,追求神似(6)追求绘画技法,重视笔墨虚实,提出五种笔法,七种墨法。(7)黄宾虹极力提倡学人画将之视为绘画的正途。潘天寿:(1)强其骨,即以力胜,追求的是艺术的阳刚之美;(2)一味霸悍,强调力量美是审美中崇高与壮美的具体化。2、革新派康有为:(1)主张以复古为更新以唐宋时期院体绘画为古(2)汲取西画素描之工,兼容中西(3)推崇强劲有力的艺术风格。陈独秀:主张美术革命,改良中国画,陈独秀将传统写意画与西方写实绘画对立起来看待,提倡写实主义,必然大肆攻击传统文人画及其摹古派的代表人物。徐悲鸿:(3)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2)(3)倡导艺术家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4)提出美术创作新七法。张大千:将中国绘画精神与西方绘画技术相融合林风眠: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10、毛泽东:(1)文艺服从于政治(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4、对争论的认识:只要历史在发展,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矛盾就不会消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
中国画论史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