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中学小组建设(方案).doc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建设方案(讨论稿)弘毅中学刘保高效课堂“两条腿”走路,其中之一便是小组建设,它是高效课堂的先行官,可见小组建设的重要性。它是课堂质疑、展示及对学、群学的基础,更是自主管理的核心,因此,班级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和自主管理成败的关键。那么,究竞该怎样搞好班级小组建设呢?一、 完成分组。1、 熟悉学生。要求班主任在分组前对自己班上的学生作仔细深入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学录。2、 学生分类。将班上学生按学习成绩和学习品质分为师傅与徒弟两个层次(师傅:1、2、3、4号;徒弟:5、6、7、8号)。3、 选拔出行政组长。行政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他不仅要领导、团结小组成员,承担向组员分配独学、讨论、展示等方面的学习任务,还要带领一组同学达成学习目标,更担负着管理、考核小组成员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综合表现的职责,是班主任的最重要的帮手。所以小组长的选拔是小组建设的关键。行政组长一般由1号学生(品学兼优而且性格趋于外向,有一定的领导组织才能)担任。4、 完成分组。按师傅与徒弟均等分组,小组成员代号分别为1、2、3、4、5、6、7、8号。分组时,要求班主任在分组的时候不只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尽量做到每组都有成绩优异的,也有性格较为外向,敢于质疑和展示的,使每个小组的实力尽量平衡为佳。5、 小组位置调配。每个小组都存在师徒结对,其中按1号对应5号、2号对应6号、3号对应7号、4号对应8号。(6人小组以此类推)。师傅需要帮助、辅导以及监督徒弟的学习与纪律情况。徒弟作业完成情况与背诵一律到师傅那里检查与过关。师傅则是到学科组长完成。6、 行政组长培训。小组组建完成后,要及时对行政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其在纪律管理、任务分配、记载考核、组织讨论等方面的职责,使其能目标明确地开展工作。二、 完善小组评价机制。小组评价是小组建设的核心,是小组成员团结上进的动力源泉,没有评价的小组建设只是凭学生的一时热情,不具持续性、发展性,小组建设要想长期有效,就必须有一套持续的、连贯的、操作性强的科学评价机制。1、首先完成三个表格的设计。(一)《初_级_班小组成员常规考核量化表》。此表的使用者是行政组长,用于记载小组志员的具体表现,包括学习上的预习、对学、群学、展示、“三清”练习等,还包括纪律、礼仪、卫生等行为习惯的考核。每天一张表,一天一小结,一周一统计,即周五最后一节课后,行政组长将每个成员本周每天的得分相加,排出名次。此表的加减分标准由各小组商量决定(小组成员集体通过),班主任和班级不作要求。(-)《初级班小组得分记录表》。此表是小组评价机制的核心,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由行政班长使用,是记载每个小组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的。也是“星级学生”晋级考评的依据。使用说明:预习(作业)栏:是指每次预习后,由科任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整体的预习认真度、预习检测完成情况评出优秀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的视其情况加1—5分。完成不好的,特别差的扣减小组分1—3分。(科任教师在预录。)课堂综合表现栏:即每节课中,根据每个小组在独学、对学、群学(讨论、展示)、质疑、纠错、堂清等环节的得分,根据不同学科进行调整。纪律栏:即每天小组成员在迟到、早退、课堂违纪、课余追逐、集会等方面的加减分。根据
弘毅中学小组建设(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