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勤发展历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后勤改革历程与社会化的模式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基本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后勤改革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模式及其利弊等问题的概述,揭示我国高校后勤半个世纪来的发展历程。关键词: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模式一、我国高校后勤旧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中、特定的供给制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建国初期,面对外有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内有各种反动势力残余的颠覆破坏活动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急待恢复的国民经济,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专业残缺不全、设备陈旧落后、财政濒于崩溃的高等学校,党和政府为了尽快建立起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使其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首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学校进行了接管、接收、接办和改造工作,确立了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权;其次,对广大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在生活上采取“包下来”政策;第三,实行向“工农开放”方针、人民助学金制度,招收和培养新型的工农知识分子;第四,学习借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的教育经验,进行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为中心的各项教育改革,将高等教育事业纳入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建设轨道之内。我国高校后勤工作旧格局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解放初,为了适应恢复国民经济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需要,保证教学、科研和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后勤工作采取了如下富有时代特征的措施:1、实行供给制和人民助学金制度,采取由学校基本包办生活后勤的低标准的供给制,为师生提供廉价服务。这是我国高校最早的福利性后勤保障形式。建国初期,高校招收学员,国家给予他们百分之百的人民助学金,生活服务采取优待,包干的办法;在教职员工中则实行供给制和实物工资制度,保障教职员工基本生活。1952年秋季起,全国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53年春季起,高校学生也享受公费医疗预防的待遇。1955年起,人民助学金制度作了比例上的调整,供给制和实物工资制改为低薪制,福利性的后勤服务在此基础上日趋发展,并发挥着稳定教师生活,促进教学科研的积极作用。2、高校后勤以自办为主自成体系。在50年代的供给制条件下,社会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社会服务行业极其薄弱,无论硬件设施还是管理服务,都满足不了高校日益发展的后勤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对学校加以后勤的配套,在对高校供应的能源、粮油、副食品等数量、质量和价格上,在税收、服务上,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性政策,从而保证高校自办后勤项目逐步扩大,质量日益提高,形成了学校“小而全”的后勤配套服务体系。除了少数项目以外,一般的教学科研保障工作和生活服务,都由学校后勤直接承办,服务门类包括能源、交通、设备、房产、维修、绿化、伙食、通讯、文具、家具、医疗、卫生、招待、托幼等,其服务规模因学校的大小有所不同,但大都独立于社会上同类服务行业,按行政事业单位的方式管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自办后勤的模式,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3、为了提高后勤工作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高等学校建立起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自身工作体系。从50年代起,各校都陆续加强了对后勤工作的领导,设立副校长和总务长主管后勤工作,后勤机构也由原来的庶务组(股级)改为总务科、基建科等科室,后来又升格为处级机构,并分离出许多科级机构和服务部门,如膳食、车队、校园管理、房屋维修、幼托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校后勤事业行政型管理体制和后勤工作组织机构,并培养了一批高校后勤干部,组成了一支较为系统的高校后勤事业行政型管理体制和后勤工作组织机构,并培养了一批高校后勤干部,组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后勤职工队伍,逐步形成了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任务相适应的高等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目标、方针和原则,确立了高校后勤工作的地位。为新中国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种以高校自办后勤为主,自成体系、国家“包下来”的福利后勤服务格局和行政性事业型的后勤管理体制,基本上形成于建国头十七年(1949-1965年),但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了严重破坏。在粉碎“四人帮”后的最初几年里,通过拨乱反正,高校后勤工作不仅迅速得到了恢复,而且随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校后勤服务范围日益扩大,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形成了“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鲜明特点。二、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阶段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益、质量,主要取决于管理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纯行政的管理体制、封闭式的、福利型的供给服务方式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体系,经过30年的运行,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社会上第三产业普遍发展,供需矛盾逐步缓解,及高校教学

后勤发展历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19720107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