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咏怀古迹(其三)》.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背诵全诗
自学提纲
1、反复诵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
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4、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5、“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6、王昭君“怨”什么?
7、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
自学提纲
1、找出诗眼。
2、王昭君“怨”什么?
3、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
4、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5、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6、题为“咏怀”,但本诗写的是王昭君之怨,如何理解作者这一用意?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诗歌首句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用意何在?
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歌咏对象昭君。
入题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汉元帝造成了昭君的悲剧。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咏怀古迹(其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