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王阳明此文被称为“儿童教育圣经”,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强调应以“人生八德”为教育核心,顺导其志向,调理其性情;带领学生在吟诗唱歌、学习礼仪和深入读书中激发兴趣、活动经脉、端正仪容、开启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词:人生八德;立德树人;活动型课堂;爱与尊重谈及当代中国教育界所尊崇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国家的每轮教育改革和各级重要的教育工作会议,还是我们日常的教育、教研活动,引用西方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居多。殊不知,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所蕴含的精华也非常丰富,只是我们挖掘、整理和运用得还不够全面,有些甚至被淡忘。比如诞生在我国明代的王阳明,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也许有人说,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怎能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这表明你对他的心学理论及其做过的历史贡献还知之甚少。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心学理论所涉及到的有关“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思想智慧独树一帜,可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已经推动并将继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单从教育方面看,当时他的弟子中有不少成为治国理政的能臣和名噪一时的大学者,他的教育智慧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里我仅谈谈他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对我日常政治教学的启示。此文开篇就写到“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即是说,古代的教育主要是教给学生“伦理道德”,不知何时起,“记诵词章”的风气形成,让古圣先贤立下的教育真谛消失。如今教育儿童,应当专门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重点。当然,从现代社会需要来看,这样的教育很不全面,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从他提倡“八德教育”(与“立德树人”基本一致),反对单纯“记诵词章”来看,再反思当下的教育现实,我认为也有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政治教学中,目前主要还是围绕基本知识而展开,引导学生去记忆、理解和运用《考纲》中所要求的内容,虽然教学目标中也预设有“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合作与生活”(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但迫于升学压力,该功能往往被弱化。这样的学习活动,不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导致很多学生被动学习,厌学的学生与日俱增,即便是辅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法,也无济于事。在教学中,我愈加体会到文中所写的“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种境况。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应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个首要目标,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和课堂活动。首先,正确认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人生八德”对学习各科知识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渗透“人生八德”教育能唤醒学生的良知(尤其对“后进生”的作用更明显),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各科知识的动力。在此,我要指明的是:阳明先生所提倡的“忠”是指忠于国家和天下民众,不是忠于个人或小团体;“义”是

读王阳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