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禹画九州论.doc历史学论文■禹画九州岛论“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岛二最近获得的两宗岀土文献资料《△公盥》和《容成氏》,以及近年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所获大量考古发掘成果,促使我们对“禹画九州岛"问题以及夏王朝的建立做一些新的思考。一、《△公盈》“禹敷土”△公盥是保利艺术博物馆新近收藏的一件西周中期偏晚的青铜器,2002年第6期《中国历史文物》公布了此器的照片、铭文拓片以及李学勤1[1]、裘锡圭1[2]、朱凤瀚1[3]、李零1[4]先生的4篇考释文章。此器铭文古奥,而且写法较特殊。首句即曰:“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厘方设征。”《△公盥》:“天命禹專土,随山浚川。…專”是“敷”的本字。“敷",《诗•小雅•小旻》毛传:“布也。"《山海经•海内经》:“禹鳏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岛。”郭璞注:“布犹敷也。"禹敷土即指禹布土治水、厘方九州岛事。《禹贡》首句是全篇总说:“禹敷土,随山刊木,英高山大川。”《书序》概括《禹贡》旨意即曰:“禹别九州岛,随山浚水,任土作贡。"《伪孔传》:“洪水泛滥,禹布治九州岛之土。"《诗•商颂•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郑玄笺:“禹敷下土,正四方,定诸夏,广大其境界。”宋傅寅《禹贡说断》卷1引张氏(可能是张九成)曰:“敷,分也。敷土即别九州岛之义。’‘有关禹画九州岛、禹迹的说法,史籍记载非常多,如:《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岛,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冇茂草,各有攸处,徳用不扰太子晋言伯禹“高高下下,疏川道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陂鄆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澳,合通四海。"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有相关记载,《叔夷钟》:“咸有九州岛,处禹之堵。”《秦公箧》:“丕显朕皇祖,受天命,鼎宅禹迹。"古人不怀疑禹画九州岛的内容,相信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资料。但已指出《禹贡》首尾两何是史官的''史辞"。《禹贡说断》卷1引张氏曰:“此一篇以为史官所记邪?而其间治水曲折,固非史官所能知也。窃意'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此史辞也。’‘《△公盥》首句与《尚书•禹贡》和《书序》的说法儿乎完全一样。《△公盥》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厘方设征”确是周代史官关于古史载录的概说之辞。更考虑到《左传》所引《虞人Z箴》的说法,我们可以肯定,周代史官系统早就冇了关于禹画九州岛的古史记载,“禹敷土"Z说在周代史书中代相传承。《△公盥》中“oo埶征”,是十分关键的一句话,但异字诸家解释不太一样。笔者拜读周凤五先生所赐稿木,以为确当从周先生释读“厘方"1[5],前字从卄,来声,读为“厘二还可参看最近眉具杨家村岀土的《来盘》、《来鼎》1[6]。《尚书序》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九共》九篇、《藁饮》。"马融注:“厘,赐也,理也。”此处当释为治理太子晋言禹之治水,“厘改制量”,韦昭注:“厘,理也。”“帝厘下土方”,《舜典》伪孔传:“言舜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方。”“埶征”,“埶”和“设”古音相近,“埶”用作“设”例常见1[7]。“征”,《左传•僖公十五年》杜注:“赋也。设征”即是设立贡赋的意思。《伪孔传》“禹制九州岛贡法"、《书序》“任土作贡”都是此意。二、《容成氏》九州岛《容成氏》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的一篇,2002年12月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公布了李零先生整理注释的《容成氏》及竹简放大照片。《容成氏》中有关“禹画九州炉的内容见于第24至27简,基本是可连读的完简。文曰广禹亲执粉(畚)1[8]耕,以陂明都之泽,决九河之阻,于是乎夹州、涂州始可处。禹通淮与沂,东注之海,于是乎竞州、莒州始可处也。禹乃通萎与易,东注之海,于是乎就(藕)1[9]州始可处也。禹乃通三江五湖,东注Z海,于是乎荆州、扬州始可处也。禹乃通伊、洛、并涯、涧,东注之河,于是于(乎)豫州始可处也。禹乃通泾与渭,北注之河,于是乎盧州始可处也。’’邵望平先生曾运用文化区系理论对《禹贡》九州岛进行探索i[io],认为自龙山文化时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区系是九州岛划分的自然依据,九州岛是龙山时代中华核心区域的地理文化大框架。其成果已为古史学界重视1[11]。九在中国文化中代表最大数,九州岛不一定就是实指,更不可能是四到八至的行政区划。《尚书•禹贡》、《周礼•职方氏》、《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以及《容成氏》的九州岛名目都有些差别。《容成氏》所记九州岛是:夹州、涂州、竞州、莒州、K(藕)州、荆州、扬州、叙州、處州。夹州,其地当在河北;涂州即《禹贡》徐州;竞州,其地当在淮水流域;莒州,当在沂水流域;藕州,或相当于《职方氏》所说的并州;荆州、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叙州,即《禹贡》豫州;盧州,地近泾、渭二水,当即
历史学论文-禹画九州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