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海尔集团是在 1984 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 147 万元的企业迅速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整体兼并—红星电器公司一、背景 1 991 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琴岛海尔集团公司, 1993 年9 月更名为海尔集团, 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 1993 年7 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 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 199 4 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利润 亿元,生产洗衣机 万台。 1995 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 1995 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 拥有 3500 多名员工, 年产洗衣机达 70 万台,年销售收入 5 亿多元。但从 1995 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 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 % , 资不抵债 亿元, 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 3500 多名职工的生计, 1995 年7月4 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二、并购目的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 1995 年总产量达到约 950 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 1995 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 900 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 海尔 70 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 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原因之一。三、并购经过(一) 组织结构的变化 1995 年7月4 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 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二)接管过程 1、文化先行 1995 年7月4日, 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