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幼儿是该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小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在平时的班集体活动中表现积极。某天午休期间,该幼儿没有安静地午睡,而是时常不停地四处望,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该班的保育员告诉该幼儿要尽快入睡,幼儿在保育员的要求下才慢慢安静入睡。第二天早晨,幼儿的妈妈打来,向教师询问该件事情的具体情况,保育员向幼儿的母亲做了说明和解释。之后,保育员便询问幼儿,问其在妈妈面前讲述该件事情的经过和具体容。在被保育老师询问时,幼儿低着头,没有回答,即便是在保育员的坚持询问下,幼儿仍然不愿意回答,且在询问过程中,幼儿想要离开。在接下来的户外活动中,幼儿所在班级的一位教师将该幼儿叫到身旁,该教师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该教师并没有和保育员一样询问幼儿,而只是很严肃地告诉幼儿:“你在妈妈面前怎么说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说的是实话,你一定要记住的就是不能撒谎,一定要说实话!”,并让幼儿向保育员道歉。幼儿不停地点头,此刻,幼儿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老师安慰之余,便让幼儿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这时,该班的保育老师也经过这里,幼儿走过去向其道歉,并表示自己以后不会撒谎了。保育员笑了,她抚摸着幼儿的头,告诉她一定要记住老师的教导,今后一定要讲实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幼儿不住地点头。一、案例分析(一)幼儿及家长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更是有序的,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幼儿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是保证幼儿园学习和生活活动丰富而有序的需要,是所有幼儿共同成长的需要。案例中,开始幼儿在午睡期间并没有遵守常规,精力旺盛。在幼儿园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幼儿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有时不能遵守相应的纪律。案例中的幼儿在当时的时间段正是这样的一种行为表现,保育员催促幼儿午睡,是一种常规的教育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之一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幼儿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对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在幼儿的意识和思维中,对于类似规则的理解未必全面,对于保育老师教育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幼儿向妈妈描述时,未必完整和正确,幼儿可能会认为老师过于严厉,如果幼儿将这种认识和感受告诉其母亲,作为家长总是会很心疼孩子,听到这些,心中难免会有所疑虑,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合适?我的孩子受委屈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一句话是无心的,而家长的心却是很在意的。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其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如果幼儿没有清晰正确地描述事情的具体经过,而站在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容易造成家长的误解。家长与教师联系,向教师询问该件事情的具体情况,通过教师的解释,有利于家长自身对事情的正确认知。教师与家长相互之间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是幼儿教育所必需的。(二)保育员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有时容易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安静地午睡。保育员要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对幼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幼儿尽快入睡。保育员的要正确合理的,面对幼儿母亲的质疑,保育员认真地做了相应的解释。但是,向幼儿母亲解释后,保育员便一直询问幼儿。面对保育员的询问,幼儿不知该如何回答,而保育员的追问也会使幼儿的情绪受到影响,给幼儿的心理造成压力,幼儿似乎想表达些什么,但是却退缩了。
幼儿撒谎行为的案例分析及教育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