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的CMF模式及其找矿应用
(碰撞造山-成矿-流体作用模式:Tectonic model for
Collisional orogeny, Metallogeny and Fluid Flow,CMF)
陈衍景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成矿动力学实验室广州 510640
gigyjchen@ or ******@pku.
全球构造-成矿模式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rust of a given a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ignificant orogenic gold lodes hosted within such crust.
Africa & Europe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rust of a given a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ignificant orogenic gold lodes hosted within such crust.
Australia & Asia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rust of a given a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ignificant orogenic gold lodes hosted within such crust.
America
A slice of the Earth’s upper layers: Plate tectonics
CMF——多个学科的薄弱环节
?
缺乏:
同碰撞流体
与成矿描述
板块理论, 区域成矿学, 大陆动力学等,均不完善!
急需:
碰撞体制流体成矿
模型(CMF模式)
CMF研究滞后的原因
著名学者Guild(1971,1972)提出:“在大陆与大陆碰撞的情况下,两个板块由于具有浮力,都不会下倾,因而,既不会生成岩浆,也不会发生内生矿化”。该观点被广泛接受(尤其是1990年前),影响较大。
美国等发达国家缺乏年青的碰撞造山带,可以不深究。
Guild PW,1971. Metallogeny: a key to exploration. Mining Eng AIME, 23, 69-72
Guild PW,1972. Metallogeny and the new global tectonics. 24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 Congress Proceedings, vol. 4, 17-24.
陈衍景等. 碰撞造山过程内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的历史和进展. 科学通报 1999, 44:1681-1689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 45:1-10
1、多碰撞带国家,>70%国土为碰撞造山带
2、在碰撞造山带实施地质资源勘探
3、地质勘查需要碰撞成矿模式或理论
4、是研究碰撞体制流体成矿的最佳实验室
我国地质纲要、需要和特色
世界最大的两条碰撞造山带在中国!
自然优势
科学发展优势
中国特色和普遍性
Where is China
CMF之重要,Guild之否定,我国地质之特色,矿床勘查之需要,驱使我们“逆水行舟”,自1984年致力于CMF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的构造模式”。20多年来,以秦岭代表古特提斯带(全球第一大碰撞带),以天山-兴蒙代表古亚洲带(第二大碰撞带),以华北克拉通代表两大碰撞带夹持区,以金矿为重点,初步验证了CMF模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02年开始获得大量排他性证据。
迄今,已经详细解剖矿床>60个,考察矿床>200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发展受地域影响;
科学属于全人类,而科学家却有国籍。
不同尺度的CMF模式及其应用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