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篇”] 农村道德讲堂讲稿.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篇”]农村道德讲堂讲稿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篇主讲人:z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里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这种道德精神里的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五伦:天、地、国、君、师。三纲五常重在三纲,五常是为三纲服务的。三纲五常对中国道德影响最大的就是:忠、孝、节、义四字。忠是对皇帝要忠;孝是对父母要孝;节是妻子对丈夫要节;义是对朋友要义。按中国古人的理解,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在于他受命于天,乃真龙天子,是奉天命而驱万民。因此,若要爱国,当先忠君,而忠君便是爱国,这二者合一,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首要特征。正因为这样,儒学不论走到那里,用于何处,都摆脱不了忠、孝、仁、义的大包袱。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人在伦理方面是最没有想象力的。然而正是这样没有想象力伦理传统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强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儒生们均能洁身自爱,重修身、重律己、重忠君,这样就有了隐世作高贤,入世为忠良一说。倘若入世不能为忠良,马上就扯旗造反,恐怕中国也就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了。所以中国古代就算是造反,也多是农民起义,没听说过有书生、秀才要搞什么和平演变的。这个忠良即要下抚黎民百姓,又要誓死效忠皇帝。而且这种忠诚的程度,唯有鞠躬尽瘁才能略报皇恩。至于反对皇帝,不单没有这个勇气,更加没有这种邪念。但屈从皇帝无法为民请命,又于心不忍或者为良心所不容,真是进退两难。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文死谏,武死战,就是假如皇帝有了过失,拼了老命也要进谏,一定要弄出个结果。要么皇帝收回成命,要么自己以身殉职。在今天看来,这种敬业的精神,忠诚的程度是难以令人想象的。百姓们对这样的官自然是敬爱有加,推崇倍至了。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便是包拯、海瑞等青天大老爷了。林则徐曾有过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更堪称为一代忠良的真实写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他们总是报定了一颗忠心,以一种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精神,来尽忠尽职,就算坐牢、杀头也绝不后悔。这绝对称得上生命不息,尽忠不止。直到近代,这种儒家道德传统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如称赞

[道德讲堂讲稿:“道德文化篇”] 农村道德讲堂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1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