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三历史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ppt.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 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 1912 年~ 1919 年(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 【阶段特征】一、政治: ⒈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⒊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二、经济: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三、思想: ⒈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⒉新文化运动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考点: 辛亥革命; 选修 IV孙中山。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孙中山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解析】一、中国同盟会( 1905 年) 1、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同于此前的革命团体,具备政党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即:有公认的权威领袖——孙中山;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三民主义。 2、纲领:三民主义⑴提出: ① 1905 年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② 1905 年 11 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⑵内容: “核定地价均地权补充发展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民国核心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积极: 局限: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评价具体主张来源关系内容⑶评价: ①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积极: ,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③局限: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 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二、武昌起义: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 1912 年1月1日 2、首都:南京 3、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4、国旗:五色旗 5、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1912 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6、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7、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四、清帝退位: 1912 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 260 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直接)限制袁世凯独裁,(根本)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2、内容: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不要理解为《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它的颁布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六、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⑴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直接的结果)。⑵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最伟大的功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最深远的影响)。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上的意义)。七、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原因: 2、概况: 3、特征: 4、影响: 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⑵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阶级基础。

高三历史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史.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