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清徐县东于镇西高白小学校孙海燕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景颇族基诺族拉祜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怒族水族藏族佤族瑶族彝族壮族普米族傈僳族★云南在我国的西南部生活着我国的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云南在我国的西南部,生活着我国的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大杂居、小聚居”是云南少数民族分布的特色。★云南风光秀美,风俗民情丰富多彩,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云南还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 “药材之乡”的美誉。民族村兴建在昆明市区南部的滇池之滨滇池比较曼飞龙塔三塔桩上竹楼蘑菇土掌傣苗傣族竹楼返回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苗族吊脚楼返回苗家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活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当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为墙,以草盖顶。傣族曼飞龙塔返回曼飞龙塔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曼飞龙塔始建于傣历 565 年(公元 1204 年),相传是由三个印度僧人设计,又由勐龙头人和高僧祜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的。在西双版纳地区,曼龙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雄伟的宗教建筑。傣族竹楼苗族吊脚楼返回大理崇圣寺三塔返回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1961 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理古城以北 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 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