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舞蹈教学』幼少儿教学:如何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华舞蹈网『舞蹈教学』幼少儿教学:如何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2014年04月10日09:21来源:中华舞蹈网微博博客微信我有话说(10086人参与)【中华舞蹈网】『舞蹈教学』幼少儿教学:如何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舞蹈课和舞蹈特色班训练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舞蹈的表现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创设音乐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幼儿身临其境,在游戏中学。如在教《马跑》的律动时,我让幼儿扮演老马与小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大草原”的意境:“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一匹老马带着一群小马在草地上吃草”。随着欢快的音乐,我边做动作,边学老马的口吻来激发“小马”跟我学奔跑。熟练准确的动作,加上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话,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真的成了一匹小马,在大草原上奔跑,为了让幼儿体会速度的快慢带来的动作幅度的变化,我引导幼儿设想种种情形,如快速的奔跑就表示有紧急的事情,就要用上全身的力气,动作重复交替的要快,有的幼儿就抢着说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情景,自然而然的模仿起来,左手快速的拉住马缰,右手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臀部,睁大眼睛,盯住前面,个个身临其境,表现的自然逼真。速度慢,就表示马跑累了,要边走边休息,动作幅度要小一些。结合音乐节奏的变化,幼儿在丰富的想象状态下,自然地提高了音乐的感受力和舞蹈的表现力。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不光体现在动作的表现力上,丰富的表情也是心灵的窗口。所以,当我看到幼儿脸上没有表情时,就很关心地问:“小马呀小马,你生病了吗?怎么不高兴呀?”这样一启发,幼儿会很自然地笑起来。在整个教学中,没有讲动作的要领和技巧,而是通过游戏和联想,使幼儿从中感受情趣和美感,在情景交融的状态下提高了舞蹈的表现力。二、凭借优美的夸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在舞蹈教学中,拟人化的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表现兴趣。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歌表演《小鸡、小鸭》表现的是小鸡小鸭相互帮助的情形,歌词非常简单,却重复出现“叽叽叽、呷呷呷”。如果不加推敲,定会出现干巴巴地三次鸡叫、鸭叫,现在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它们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富有情趣了。“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一天它们碰到了一起,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第一次叽叽叽、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问候:‘您好,您好!’第二次叽叽、呷呷呷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真好。’第三次叽叽叽、呷呷呷,小鸭说:‘你又长高了。’小鸡说:‘你又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游戏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尽管这首歌表演的题材极为平凡普通,但通过拟人化的教学,经细节夸张,变得情节完整,幽默诙谐,幼儿表现时会很夸张,很投入。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表现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时尽量用形象的比喻,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例如在教基本动作时,幼儿虽然能做出动作的要领,但往往找不到动作的技巧,使动作显得机械、呆板,不但不具有动作的美感,反而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器官处于一种摆弄状态,为做动作而动作,体会不到应该怎样表现动作的感觉,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使幼儿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如教屈膝动作

『舞蹈教学』幼少儿教学:如何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