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震时间剖面的质量;
影响层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精度。
速度分析
速度参数在反射法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最终影响到地质解释的精度
目的:
第一:为水平叠加、偏移等提供处理的速度参数;
第二:为时深转换提供平均速度。
速度分析常采用:速度谱分析,速度扫描。
获得地震波速度的途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地震测井或声波测井;
(2)折射法求取;
(3)利用地震反射资料作速度分析。
各种速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真速度:是无限小体积岩石所固有的性质,波以该速度走过无限小体积的岩石。其定义可用微分式
2)层速度:地下介质由若干个平行的地震层所组成。此时,将每一个地震层看作为一种均匀介质,取其中各分层真速度的平均
3)平均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垂直于层理的射线段长度与该长度内波传播时间之比为平均速度
4)均方根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就是均方根速度
5)射线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某一条射线传播时,它传播的总路径与总时间之比就是射线速度
时深转换
由于通过水平叠加或偏移等处理得出的地震剖面,其纵坐标是以时间来表示的,所以称之为时间剖面。可以定性地反映出反射界面的轮廓,但界面的确切深度和产状还和速度参数密切相关。
为此,必须输入相应的速度参数,并逐次计算出各反射界面的深度,将时间剖面转换为深度剖面,以便更好地进行地质解释。
资料解释及应用
地震时间剖面实例
层位标定
1. 反射波的识别
(1)同相性: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的连线叫做同相轴,来自同一界
面的反射波相同波峰相位的连线与相应的反射界面段的形态相似
(2)强振幅特性:来自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具有显著增强的特征
(3)波形相似性: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波形相似(包括视
周期、相位个数、振幅等)
2. 标准反射层地质属性的确定:
(1)利用连井地震剖面(2)利用层速度资料, (3)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4)利用邻区钻井资料或已知地震层位对比,(5)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和其它物探资料推断
层位的闭合
测线闭合圈对比
。
①平缓背斜,深度剖面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似,范围稍宽,背斜顶部位置一致(图a)。
②曲率大的背斜,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比实际范围宽得多(图b) 。
③对宽度与曲率相同但深度不同的平行背斜,水平叠加剖面上,随深度加大,隆起范围加大(图c) 。
各种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及解释
对于曲率相同,深度不同的凹界面,随着深度的加大将出现不同的反射特征:
浅层为平缓收缩型;
中层为聚焦型;
深层为回转型;如图2-8
向斜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4地震反射波法4-2-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