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契诃夫与中国话剧.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契诃夫与中国话剧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姓名: 钱建华
生平与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
俄国19世纪末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他出生于俄国普通小市民家庭,从小对戏剧非常热爱,大学专业是医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早期创作小说,后期转向戏剧。代表作有:《套中人》、《变色龙》、《一个小公务之死》等短篇小说;《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四幕戏剧。
契诃夫的戏剧史地位
西方戏剧史重要分期:
第一阶段:
古希腊、古罗马戏剧
第二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
第三阶段:
现代主义戏剧
(以契诃夫戏剧为起点)
戏剧冲突的性质:
表现人与神的冲突
表现人与人的冲突
表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生态学层面,包括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等)
主要内容
一、创作手法方面
二、导演艺术方面
三、戏剧理论建设方面
一、剧本创作手法方面
(一)对于戏剧冲突的“内在戏剧性”处理
1、特点:
故意淡化戏剧冲突、戏剧节奏生活化
2、影响:
(二)戏剧生活化追求中的象征手法运用
1、特点:
2、影响:
二、导演艺术方面
具体和丰富那些本来有些“模糊”的规定情境,使其尖锐化;
找出潜藏的矛盾,微妙的人物关系,让观众清晰地感觉到它们;
使人物的行动和逻辑合理化;
补充作者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没有写出来的行动;
开掘那些把真实的心理活动隐藏在平静外表下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把它用可视可听的手段外化出来。----斯坦尼与丹钦科的“心理形体行动方法”
三、戏剧理论方面
(一)契诃夫戏剧的“内在戏剧性”引导斯坦尼体系注重内心体验的理论追求。这个体系对我国的戏剧、影视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契诃夫与中国话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