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言…………………………………………………… I 凡例…………………………………………………… V 比库巴帝摩卡序论…………………………… 1 第一节、什么是比库巴帝摩卡………… 3 第二节、巴帝摩卡的制定……………… 6 第三节、制定巴帝摩卡的意义………… 13 第四节、比库巴帝摩卡的内容………… 18 第五节、学处与罪……………………… 39 第六节、伍波萨他的起源……………… 41 第七节、诵巴帝摩卡的时间和地点…… 47 第八节、诵巴帝摩卡的基本程序……… 52 比库巴帝摩卡………………………………… 57 比库常用巴利作持文………………………… 161 一、取用四资具时的省思……………… 163 二、蕴护卫经…………………………… 166 三、忏悔罪过…………………………… 169 四、三衣的受持与取消………………… 173 五、净施………………………………… 174 六、点净………………………………… 176 Bhikkhup à timokkha 七、非时入村…………………………… 176 八、请求依止…………………………… 177 九、随喜功德与请求原谅……………… 179 十、入雨安居…………………………… 180 十一、自恣……………………………… 181 十二、随喜咖提那……………………… 182 十三、作净……………………………… 183 十四、清净伍波萨他…………………… 184 参考资料……………………………………………… 187 I 序言本书的主要内容为南传上座部佛教(Therav à da) 的律本母(M à tik à) ——《比库巴帝摩卡》,这是所有上座部比库皆应当认真学习与谨慎持守的。佛世尊在《律藏· 大品》中说: “诸比库, 具足五分的比库不得离依止而住: 不知犯戒, 不知不犯, 不知轻犯, 不知重犯, 他不能详尽地通晓两部巴帝摩卡, 对经文的细节不能善分别、善宣说、善抉择。诸比库, 具足此五分的比库不得离依止而住。”() 律藏的义注《普端严》进一步解释说:“详尽地通晓两部巴帝摩卡”即应通晓解释《比库巴帝摩卡》和《比库尼巴帝摩卡》两部本母的《大分别》和《比库尼分别》。“经文的细节”是指本母和分别。这是作为一名比库在受具足戒后五年依止(nissaya) 期间应履行的义务之一。只要比库还没有通晓《比库巴帝摩卡》,他就必须终生依止。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条件即离依止者, 犯恶作罪。《律藏· 大品》又说: “再者,诸比库,具足六分的比库不得授具足戒, Bhikkhup à timokkha II 不得给依止, 不得受沙马内拉侍奉: 不知犯戒, 不知不犯, 不知轻犯, 不知重犯, 他不能详尽地通晓两部巴帝摩卡,对经文的细节不能善分别、善宣说、善抉择,不足十个瓦萨。诸比库, 具足此六分的比库不得授具足戒, 不得给依止, 不得受沙马内拉侍奉。”() 唯有通晓两部巴帝摩卡, 比库才能达到免除依止的条件; 唯有通达两部巴帝摩卡以及所有其他学处的犯、不犯、犯重、犯轻, 才有资格作为求戒者的戒师、新学比库的依止师, 以及接受沙马内拉的侍奉。若无资格而擅为人师者,犯恶作罪。由此可知, 学习和持守《比库巴帝摩卡》对比库个人修行生活和对僧团师资培养的重要性。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比库巴帝摩卡序论〉。本序论主要是从巴利律藏以及律注中摘译出与《比库巴帝摩卡》有关的各种释义, 以及巴帝摩卡的制定、内容,僧团诵戒的时间、地点、程序等,作为《比库巴帝摩卡》的导读。第二部分是《比库巴帝摩卡》正文, 也是本书的主体。目前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比库巴帝摩卡》主要有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的诵本, 考虑到各国的比库都是依照各自的传统来念诵以及背诵巴帝摩卡, 又考虑到有许多华人上座部比库比较倾向于序言 III 斯里兰卡的巴利语读诵法, 所以本书采用斯里兰卡的传本。但为了照顾缅甸与泰国的传统, 本书也将各传本的不同之处以脚注的方式列出, 以供对照参考。当然, 各传本之间的不同之处大多数是各国僧团在使用巴利语法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微不足道的,它们几乎不会影响中文翻译的意思。第三部分是< 比库常用巴利作持文> ,提供给比库们在日常生活中持律时使用的念诵文。感 谢台湾的 ( 觅寂尊者),本书曾参考了尊者所译的《比库巴帝摩卡》和律注《疑惑度脱》。感谢马来西亚的 Upekkhananda Bhikkhu 和台湾的性本法师参与本书的排版工作。也感谢台湾上座部佛教学院出版流通本书。愿佛陀正法久住世间! 愿一切众生快乐安稳! S à dhu! S à dhu! S à dhu! 萨度!萨度!萨度! Bhikkhup à timokkha IV 玛欣德比库(Mahinda Bhikkh
比库巴帝摩卡(玛欣德尊者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