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前言:灵活用工会为政府、雇员、雇主带来更多价值,其中关键的是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人力资源部门的固定成本、时间成本、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另外,也可帮助企业转移和降低用工风险,满足了劳动力对工作自由性的需求,也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方式。那么,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灵活用工”吧。定义:灵活用工是针对企业在面临人员编制紧张、旺季人才短缺、项目用工短缺、三期员工短期替补等难题,针对那些替代性、临时性、辅助性的岗位,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客户派驻员工一种特殊用工形式。形式:在国内,灵活用工主要形式为岗位外包服务,它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担全方位的法定雇主责任,包括此岗位专业人员的招聘、薪酬发放、培训等各个环节。同时,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担所有用人风险,在用工人数、周期、及人才的筛选方面都非常灵活。在欧美一些国家,灵活用工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来解决突增的、巅峰期的、季节性的人员需求,以及在内部资源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时获得特殊专业性人才,替代缺席员工等。核心竞争力:灵活用工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实现三能的解决方案,即: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在满足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选择灵活的用工形式,进而做到企业用工的合法化和灵活化,减少劳动争议发生,降低用工成本,同时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用工环境。对比:1、灵活用工与全职用工的优势对比全职用工灵活用工薪资成本有有人员闲置成本有无带薪休假、病假成本有无13薪、年底奖金成本有无五险一金成本有无后台管理成本有低团建、,往往会把灵活用工与劳务派遣混淆在一起,因为他们从工作形式看差异不大,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区别。灵活用工劳务派遣支付对价的对象不同灵活用工是一种承包合同关系,企业针对完成的工作成果支付对价劳务派遣一种劳务合同关系,用工单位通过派遣企业向员工支付工资,员工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动服务,企业针对劳动力的使用支付对价业务的独立性不同灵活用工针对的是具体业务,因此灵活用工服务供应商需要主导业务的进程,管理现场人员派遣员工完全受控于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对其进行管理,劳务派遣机构不涉及认可用工单位的业务问题给付员工工资的标准不同灵活用工的工资完全由灵活用工服务机构决定并进行发放劳务派遣员工被派遣至用工单位工作,通常按照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实行同工同酬费用结算周期不同服务供应商与用工单位之间通常按照业务的进展程度约定结算周期劳务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相同,由用工单位按月将其工资支付给派遣机构,派遣机构在支付给派遣员工,因此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通常是按照月进行结算的灵活用工区别于固定全职用工,是企业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灵活地按需雇佣人才、企业与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的全新用工模式。此种人力资源按照需求随时使用,随时停止。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企业节省了成本,人才价值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近两年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冲击下,“灵活用工”渐渐成为众多如服务、餐饮、新零售、互联网企业等行业的新型用工模式。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人员管理,从而节省企业运营及人力成本。在尝试到了“灵活用工”模式带来的红利之后,更多企业选择了该用工模式,推动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一、“灵活用工”(CIETT调查报告)2017年,从中国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灵活用工”环境对比中可以得出:日本的“灵活用工”雇佣模式已经十分成熟,“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42%,美国紧随其后,占比32%。而中国的“灵活用工”的构成仅占到人力资源行业的9%,与日本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灵活用工”的用工模式在发达国家占人力资源行业重要比重的主要原因有:1、发达国家在国家发展中侧重点逐渐从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转变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2、在服务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服务业类型的劳动人口。因此随着人力资源技术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灵活用工”的用工模式逐渐发展,最终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体量最大的细分行业。-2017灵活用工复合增长趋势数据参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7)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灵活用工”雇佣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2013-2017我国“灵活用工”复合增长趋势曲线图可以看出,过去5年间,我国“灵活用工”雇佣方面有增长加快的趋势,成长态势良好。在2015-2017年3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走势上升明显。-2025中国灵活用工行业收入规模走势预测(单位:千亿、%)随着需求的日益提升,
灵活用工定义及对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