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根据多年来对某地区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热月(七月)日辐射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热量日总量变化图,读图判断下列小题。【小题1】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日总量小于4186千焦/平米·日的墙面( )、朝东 、、【小题2】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小,其原因是( )①太阳高度角最小②气温最低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答案】【小题1】D【小题2】B【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该地朝北的建筑墙面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都小于4186千焦/平米·日,D正确。【小题2】日出、日落时,该地墙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小,这是因为此时的太阳位于地平面上,太阳高度小,且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路径长,被大气削弱得也较多,B正确。考点: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4~6题。 ( ) ( ) ~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为多,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小题1】A【小题2】C【小题3】B解析:【小题1】影响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M地一年之中太阳辐射变化不大,且分别于3月和9月达到一年中最高值,而6月和12月最低,因此M地最可能位于赤道。【小题2】由上题可推断图中四条虚线对应二分二至点,N地夏至时达到最高值,而春分和秋分后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出现极夜,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北极圈,因此五月一日时出现极昼现象。【小题3】由上两题的分析可以看出,N地纬度高于M地,但5~7月间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因此此段时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为多。下图是某区域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米·年)图。据此回答以下2题。20.①、②<R<3000 <R<<R<4000 <R<①、② 。(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此地大致( )°E,°E,°E,°E,昼长14小时左右2、据图判断( )【正确答案】1:A2:B【答案详解】1、 图中显示气温最高时为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14时左右,则该地位于附近;依据地面从太阳吸收的热量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时刻,可判断昼长约为14小时。2、从图中地面散失热量曲线可知,一天中都在散失热量。图中显示地面散失热量曲线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下面两题。9、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年平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与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因素影响有关【正确答案】9:D10:【答案详解】9、图中显示1—4月辐射差额逐渐上升,但还小于0,说明气温还在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渐减小;4月中旬辐射差额为0以后,气温才逐渐升高;从4月中旬一直到8月中旬,辐射差额为正值,说明气温一直在升高,到8月中旬辐射差额为0时,气温达到最高。10、受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影响,全球不同纬度间的热量进行着交换,从而使低纬度不会一直升温,,辐射差额在减小,但仍大于0,说明气温仍在增加,A错。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