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生产线
项目建议书
2006年3月
前言:项目介绍
太阳能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目前太阳能发电所用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有以下几种: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镓(GaAs)、多结层电池等,各种电池的转化效率(实验室水平)也几乎达到最佳状态,但由于制造过程过于复杂或原料特性限制,目前除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他形式的电池的发展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所以晶体硅电池将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主宰整个太阳能发电市场,其所占比重一直在95%以上。
本可研报告建议公司采用当今国内技术成熟、并符合行业发展方向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作为投资项目。一期规模可以设定设备生产能力在10MWp,,等生产销售完全走上正规再考虑兴建更大规模生产线,可以在3~5年内达到100MWp的生产能力。
第一章:国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和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太阳能电池工业的现状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地面应用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全国陆续建立了云南半导体(单晶)、宁波太阳能(单晶)、开封太阳能(单晶)、秦皇岛华美(单晶)和哈尔滨克罗拉(合资、非晶)等五家电池(同时也做组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中开封、秦皇岛已彻底停产,哈尔滨主要针对非洲市场还有一些订单,宁波、云南都在积极谋求技术改造,增加设备,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
到2001年,无锡尚德,投资1800万美金,在无锡迅速启动1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并在02、03、04年继续追加投资使生产能力达到25MW,而组件封装能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50MW,进入全球太阳能组件生产十强的行列,2005年底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在国际、国内行业界引起轰动。可以说目前国内行业界,无锡尚德是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生产效益最好(之一)的太阳能企业!
同样在2001年,国家计委、河北保定市先后投资近3亿人民币,在保定兴建一条5MW多晶硅硅片、3MW电池和10MW以上的组件封装生产线,并先后在国内多家老厂聘请技术骨干,该项目已于2003年全部建成。
由于国际市场近年来条约式发展,国际上一些已制定法律支持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对太阳电池组件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组件主要供应出口,国内出现供应紧缺的局面。由于国内也先后启动了国家光明工程和通电工程,太阳能封装企业呈现不断高速发展的态势,目前主要封装企业见下表:
表一:国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名录
企业名称
组件封装能力
电池片生产能力
上海太阳能科技
70MW
-
无锡尚德
50MW
25MW
上海超日
40MW
-
上海索赛斯
20MW
-
玉环阳光
30MW
-
山东力诺
30MW
-
宁波太阳能
20MW
5MW
西安佳阳
30MW
-
西藏华冠
10MW
云南半导体
10MW
5MW
保定英利
20MW
5MW
北京世华
10MW
-
张家港永能
20MW
-
上海交大泰阳
20MW
-
深圳能联
20MW
全部采购SHELL片
广东珈玮
20MW
全部采购AP片
其他
40MW
-
合计
460MW
40MW
按照政府已制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国农村电力建设、BIPV以及大型光伏沙漠电站的建设已经成为依次发展的重点。其政府目标是:2010年光伏发电达到500MW,2020年至少达到2000MW。
所谓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中国一不具有能源储藏优势、二是能源利用不高、三是所谓世界加工厂其实就是高能耗工业。因此未来中国能源严重短缺将比西方发达国家提前至少十年以上。政府及政策制定者不会无视这种现实。所以虽然国内现在对太阳能发电(包括风能)的需求不稳定,也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但真正最早的大市场,也许就在中国!什么数量?现在国内太阳能总装机容量约70MW,常规能源(火电、大水电、核能等)总装机约40万MW;到2010年,电力装机容量要求达到60万MW,其中太阳能占5%,则是3万MW(是目前全球太阳能总装机的10倍,这是全球过去30年发展的结果);到2020年,电力总装机至少80万MW以上,太阳能占10%,则为8万MW(是目前全球太阳能总装机的20倍)。
2006年1月1日,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已正式实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一定会加快发展。
第二章:国际市场太阳能行业生产现状和需求
国际上太阳能电池生产情况
随着国际太阳能市场的兴起,各大国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年产能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项目建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