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坛讲座》摘记1、温病不能发汗,又不能吃泻药,更不能用火攻,只能用白虎汤。真正的温病实证(表现为说胡话,大便干,下同时用强壮滋阴解热药活不用生地用人参也可),可用大量的麦冬30克、生地配合白虎加2、 疾病伊始有两类表症:有发热恶寒的,是发于太阳病,无热无寒的是发于少阴病。3、 表症发汗后就是桂枝汤发汗后表不解还用桂枝汤,那么麻黄汤发汗后表不解可不能用麻黄汤了,也用桂枝汤。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用药有个定法:发汗后,下之后这个表不解,太阳病不解,不能再用麻黄汤,都要用桂枝汤,可见这个桂枝汤最平稳不过了,就是用了桂枝汤,表还没有解,也还要用桂枝汤不用麻黄汤,这是定法。4、 里热大烦渴,这是白虎加人参汤证,脉洪大,身热有汗,口舌干燥,就可以是白虎汤证,但津液太伤就渴了,渴的时候就必须加人参兼养胃。5、 越婢汤(麻黄18生姜甘草大枣石膏)主治风水,就是全身肿,脉浮,出汗,身上没大热,重用麻黄治表有水气,要发水气,麻黄非重用不可。6、 感冒者,随便吃点发汗药但要是明显小便不利,身上发热等,你要不利小便,这个表是不会解的,所以该用解表的还要用,非加利尿药不可,如桂枝去芍药加白术、茯苓方。7、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各四两)不仅治脚挛急,也治肚子疼,下肢软也可以用,古人又称“去杖汤”;甘草小便数可以用,但如果病人有浮肿,甘草影响小便不利,更使水没有出路了,所以用甘草要多加小心。&凡是小便数,决不能发汗。病人感冒,但又憋不住尿、频数,说明有感冒也有泌尿系感染,先不要治感冒,先治小便频数,用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9、 “甘温除大热”不是说遇到大热就用甘温,这是错的,可是有一种需要甘温来解大热的,非用甘温不可。比如桂枝汤,是桂枝汤没有不发热的,可有一个条件,脉必须弱,人必须有津液丧失的情况,百试百验。比如甘草干姜汤,能治疗津液虚衰的厥逆,可不能遇到厥逆就用甘草干姜汤。10、 葛根是一个专务解肌的药,治肌肉痉挛,临床上无论是感冒或流感,这个人无汗、恶寒厉害,项背强明显或不显,就考虑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是治疗有汗的。11、 葛根甘寒,《神农本草经》讲“治身大热,消渴”,平时用葛根汤时,如病人胃不好,食欲不好,或呕,要加半夏,半夏能够祛水,这个胃虚爱停水的,同时它与甘药一起发挥健胃作用。12、 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头翁这类苦寒药都有收敛作用,所以都能够治疗下利,而梔子、大黄亦是苦寒药就不能治疗下利。13、 由里实造成的喘,如果用麻黄汤发汗,越发越厉害,由表造成的喘,越下越坏。表证吃泻药,不但表不解而且引邪入内,就造成坏病了。麻黄汤证的喘是以喘为主,以满为客,由喘造成胸满,可不是往下边去。里实证这个喘,它先满,由腹满往上压迫而后喘。所以辩证时要弄清是太阳病之喘,还是阳明病之喘,太阳病之喘也有喘而满,但是胸满;阳明病之喘也有喘而满,但是腹满。14、 “胸满胁痛”就是柴胡汤证。柴胡《神农本草经》讲“主心腹肠胃间结气”。柴胡与黄芩都是苦寒药,解热去烦,两药既能解热又能去胸胁满和痛。小柴胡汤既是解热剂,同时也是个健胃剂,健胃止呕。书中讲:不呕就是没有少阳病,不渴就是没有阳明病,阳明病准渴,少阳病准呕。15、 大青龙汤发汗最厉害,麻黄用到18克,再配合桂枝,那是发大汗的,又加杏仁、生姜,都容易发大汗,但有石膏清里热,石膏阻碍麻黄发汗,所以麻黄配石膏
《胡希恕伤寒论坛讲座》摘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