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孤独的割麦女翻译鉴赏课件.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SolitaryReaper《孤独的割麦女》翻译鉴赏By孟晓宇,郭筱双,方颖,安珊1?????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湖畔派”诗人的重要代表3?1770年4月7日生于北部昆布兰郡科克茅斯的一个律师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于里多蒙特。?8岁丧母。5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亲友送他到家乡附近的寄宿学校读书。?1787年进剑桥大学,曾在1790年、1791年两次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姑娘阿内特·瓦隆恋爱,生有一女。?1795年从一位朋友那里接受了一笔遗赠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实现回归大自然夙愿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4?1797年同诗人柯尔律治相识,翌年两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1798~1799年间与柯尔律治一同到德国游历,在那里创作了《采干果》、《露斯》和组诗《露西》,并开始创作自传体长诗《序曲》。?1802年与玛丽·哈钦森结婚。此时开始关注人类精神在与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华,并且发现这一主题与传统的宗教观实际上并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同时,在政治上日渐保守。5?华兹华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在1797~1807年。随着声誉逐渐上升,他的创作逐渐走向衰退。?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认,1843年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由于他与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年1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的代表诗人。?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西北部的湖畔有一些诗人聚集,其诗作多描写湖区,故称他们为“湖畔派”。6?早期诗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基本上未超出18世纪的传统。然而,从《抒情歌谣集》开始,一反18世纪的诗风,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他为《抒情歌谣集》的再版所写的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他的作品还有《不朽的征兆》以及由《序曲》和《漫游》两部分组成的哲理性长诗《隐者》等。7《抒情歌谣集》的序言?在《序言》里,华兹华斯的诗论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是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华兹华斯认为,“题材的确非常重要”。在这方面,他要求突破古典主义的“规范”,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畔。他主张“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而在这种选择中他又“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共同存在于一种更为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8?第二,是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华兹华斯主张,诗应该“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这里所说的“人们”,是指农村的下层民众,或者是过着“微贱的田园生活”的人,因为他们的语言是从“最好的外界东西得来的”,是与美妙的大自然息息相通的。9?第三,是关于诗的本质问题。首先,什么是诗?华兹华斯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它是整个科学面部上的强烈表情”。“诗是一切知识的起源和终结——它像人的心灵一样不朽”。这里,华兹华斯把诗与知识即人的理性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而且更强调后者。所以,他为诗下的定义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其次,什么是诗的目的?对此,华兹华斯是从理性和快感两方面来论述的。他认为“诗的目的在于真理……普遍的和有效的真理”;同时又认为,诗“必须直接给人以愉快”,要“带有一种愉快的热情”,把真理“传达给读者”。换言之,诗以真与善为目的,但却是通过美来达到这一目的的。10

孤独的割麦女翻译鉴赏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0640105
  • 文件大小17.50 MB
  • 时间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