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doc吴文化选修课——浅谈苏州刺绣作为一名外地人来苏州学习,对苏州的了解不多,或者说是很少。而心里,又对冇着悠久历史的苏州深感兴趣。得知学校里的选修课有关于苏州的课程时,便迫不及待地选择了一—吴文化这门课。通过木学期的学习,对吴地文化有了比Z前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才了解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这可让原先浅薄地以为吴文化仅是指苏州文化的我产生了i种要重新认识吴文化的想法。吴文化众多且多彩多姿,从起源到吴地的经济、文化、教育、文学、园林和工艺等等,纷繁众多而又备有其独特之处。而这其屮,让我印彖深刻的又数吴地工艺屮的刺绣——苏绣。苏绣,即苏州刺绣。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具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纟巢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不仅如此,苏绣还是中国四大名绣Z—,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2006年5月20LI,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有“绣万国于一锦”Z说。到了宋代,苏绣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据《清秘藏》叙述,“宋人Z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Z。设色精妙,光彩射日。山水分远近Z趣,楼阁得深邃Z体人物具瞻眺生动Z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啖Z态,佳者较逝更胜。”描绘了宋代苏绣已具有精工细作、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明代,是苏绣发展屮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霜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川绘洒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较之宋代,到了清代,苏绣更是更上了好儿层楼。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当时的苏州有了“绣市"的誉称,并以“精细雅洁”而闻名。苏绣盛时,甚至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都全出于艺人之手。而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瓯、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际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Z意,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屮,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于刺绣Z屮,新创了“仿真绣”。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LI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Z势,许多屮、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一百五十余家,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新屮国成立以后,在党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引下,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绣品销售,提高了绣T的生产积极性。吴具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据1990年时统计,吴县绣娘达十二力众,人数Z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1958年,苏州开始推广机绣。20世纪80年代末,又

吴文化选修--浅谈苏州刺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0-08-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