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汉鲁巷广场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文档下载自文档下载网,内容可能不完整,您可以点击以下网址继续阅读或下载:武汉鲁巷广场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2011年8月第8期城市道桥与防洪道路交通101武汉鲁巷广场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冯伟民(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30)摘要:武汉鲁巷广场位于中国光谷的中心地带,是六条道路的交汇点,中央形成交通及景观环岛。该文从分析周边的路网特环岛交通现状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出发;在借鉴国内同类型环岛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土地利用征、综合交通规划等各方面,探讨了环岛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交通衔接、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工程设计等一系规划、列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关键词:交通规划;地下空间;环岛广场;武汉市中图分类号::B文章编号:1009-7716(2011)08-0101-050前言中国光谷是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品牌产业和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鲁巷广场位于光谷的中心地带(见图1),是联系武汉主城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和通道[1]。严峻的考验;第二,多条轨道交通、公交枢纽引入广场综合体,将对广场综合体交通设施产生新的需求,因此,如何并引致交通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在满足交通需求先行的条件下,做好统筹规划,协调城市空间、地下空间、景观系统等内容,努力营造一个具有魅力的、适合人流来往的融合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高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共活动空间已是当务之急。1鲁巷广场交通现状分析图1武汉鲁巷广场区位示意图从规划的功能性来看,鲁巷广场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公共生活休闲场所,使人们在这个“大居室”中意识到社会的存在,同时显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同时,作为交通枢纽,是人、车交换的场所。连接并调整街道的轴线,增加了城市空间的深度和层次,并为创造整体建筑的周边环境之间的纽带,使建筑形成了整体。功能的定位对该地区的交通规划提出了两大挑战:第一,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进出广场交通增长对道路网的负荷加大,尤其是广场交通面临更收稿日期:2011-06-17作者简介:冯伟民(1968-),男,上海人,工程师,总经理,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鲁巷环岛广场是由6条道路相交形成一个环,并设有行人过街设施,各条道形交叉口(见图2)路的特征如表1所列。城市环岛广场是城市道路交叉的扩大而形成的以中心岛为主的、疏导多条道路交汇所产生的不同流向的车流与人流的交通广场,是连接主要城市节点空间的特色广场。城市环岛广场强调的主要是中心岛空间和人车流活动,尤其是强调人的活动,因此,城市环岛广场不仅是城市的交通广场,也是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然而,作为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城市环岛广场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以使用者和环岛交通之间所产生的人车矛盾问题最为突出[2]。图2鲁巷环岛道路交通运营现状图102道路交通表1道路名称环岛相交道路现状一览表横断面步行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带机动车道核心广场三幅路三幅路三幅路三幅路一幅路一幅路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8月第8期车道数4车道双向6车道双向6车道双向4车道双向6车道双向2车道双向2车道广场环岛路珞瑜路(西)珞瑜路(东)鲁磨路民族大道光谷步行街卓豹路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的结果来看:鲁巷广场周边片区目前交通主流向为东西向;环岛交叉口交通量交已超过5000veh/h,高峰小时达到6941veh/h;通出行秩序较混乱,交通管理措施缺失;既有道路远及配套交通设施资源紧张,难以满足和适应近、期交通需求。具体表现为:(1)鲁巷广场环岛交叉口服务水平为D级,成为城市东西轴线上突出的交通瓶颈;交织段短,交织(2)六路环岛通行能力有限,流量大,矛盾较为突出的地方是卓豹路与珞瑜路西交织段;(3)民族大道是目前通向江夏地区的主要道路,交通压力大;(4)非机动车交通流较少,停车设施不完善;(5)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现象严重;(6)鲁磨路地面过街人流与车流频繁冲突。规划特点总结:交通保护圈大大缓解了核心区的交通压力,有效地疏散了大量的过境与到发交通需求;地下通道方案使得地面交叉口的交通负荷大大降低,片区出行交通和环境得到提升;围绕轨道交通换乘设施及其他地下交通设施形成行人通行全天候空间,有利于各地块的商业沟通,提升整体商业价值。,中环线穿越该地区,影响商业环境。新五角场环岛采用长轴为100m、短轴为80m的椭圆环岛,地面设置4条。同时利用椭圆环岛地下空间形环行车道(见图4)人流被导成的下沉广场,同时设置5个人行地道,入地道,地面不再有行人穿越,车在上面驶,人在下面走,立体交通将解决五角场地区多年的人车混行的、机非混行的矛盾。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步行交通相结合,减少地面交通压力,形成有序人车分

武汉鲁巷广场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