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析茶陵诗派的兴起及历史地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析茶陵诗派的兴起及历史地位摘要: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台阁体”文风占领诗坛主要地位。茶陵诗派诗风的兴起,对于台阁体诗风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英体现出来的复古风格又开启了明代诗歌复古的先声。由于茶陵诗派对台阁体的反拨和对诗歌理论的创新,使其成为明代诗歌由台阁体向前七子复古派过渡的纽带。关键词:茶陵诗派;兴起;艺术风格;历史地位明代的诗坛虽不及盛唐的繁荣,但呈现出流派纷呈、竞相更迭的局血。其中的茶陵诗派作为连接明初台阁体与明中叶复古派的纽带,在明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明诗经过茶陵诗派的发展,由富丽雍容、肤廓冗长的台阁体风格转入“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复古风尚。一、茶陵诗派的源起明成化、弘治以后,随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深,官场H益腐朽,社会动荡不安。在严重的内忧外患面前,专以粉饰太平为己任、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台阁体”文风L经无法继续维持,诗坛急需新的诗歌创作理论来指导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一)台阁体诗歌的曩落明朝诗歌流派众多,各诗派竞相更迭、频繁纷争。在永乐至成化年间,相对于明初高启、杨基、宋濂等人的创作态势而言,诗歌的发展落入了一个低潮期,此时占据诗坛的是“台阁体”诗,因多出自当时主导文坛的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的创作而得名。台阁体诗歌的主题是“颂圣德,歌太平”,[1]内容比较贫乏,多无创新,主要为应酬、题赠所作,风尚上追求文辞雍容典雅,逸适安闲。以杨荣的《随驾幸南海子》为例:天开形势庄都城,凤翥龙蟠拱帝京。万古山河钟王气,九霄口月焕文明。祥光掩映浮金殿,瑞霭萦回绕翠旌。圣主经营基业远,千秋万岁颂升平。诗人在诗中极力描绘出一派盛世祥瑞的气象,歌颂君王的功徳洪恩,格调雅丽雍容,体现出台阁体的典型特征。“台阁体”这种粉饰太平的诗歌,让人感受不到社会现实的丰富性与诗人的真情实感,缺少诗歌应具有的生命力,因而容易将诗歌创作引上歧路,很难促进诗歌的蓬勃发展。社会现实的变迁使得“台阁体”文风走向式微,于是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遂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雍容的诗风。他们主性情,注重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主张创新,反对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在创作中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等写作技巧,试图以崭新的风格代替“台阁体”萎弱冗沓、肤浅工巧的文风,其代表人物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Z盛。(二)茶陵诗派的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大都是有领袖及一定数量的成员的。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就是李东阳。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八载:“李文正当国时,每口朝罢,则门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其座上常满,殆无虚日,谈文讲艺,绝口不及势利,其文章亦足领袖一时。”众多门生在李东阳家“谈文讲艺”,这就默认了李东阳的领袖地位。共同的风格趋同意识使众多文人聚集在李东阳身边,以《麓堂诗话》提出的理论主张为指导,形成茶陵诗派。据廖可斌《茶陵诗派与复古派》一文,茶陵诗派的主要成员有两批,一批是与李东阳同年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者,主要有谢铎、张泰、陆?、陈音等人;另一批是由李东阳的门生,以及他在翰林院教过的庶吉士,主要有邵宝、石?、罗?、顾清、鲁铎、何梦春、陆深、钱福等人,其成员主要靠共同的诗歌风格追求、信奉共同的理论主张而聚集起来。茶陵诗派形成之后,从理论到实践都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有李东阳的《麓堂诗话》、何梦春的《馀冬诗话》

简析茶陵诗派的兴起及历史地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0-08-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