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规模猪场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百宜饲料科技技术中心美君文斌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后备母猪是指从出生到初情启动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又称繁殖的准备期。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其培育期的生长管理和疾病控制对其生产潜能的发挥,甚至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的身体状态会显著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如果首次挑选并投入猪场的母猪没有足够的身体储备,那么通常它们不能实现应达到的胎次。母猪的身体状况越好,它们终生的生产性能也会越佳,有研究显示,青年母猪第一次配种时体重为125-145kg,P2值为18-20mm时,其5个胎次的生产性能可以达到最佳(见表1)。在5个胎次中,差异可达9头仔猪,相当于多产1胎。另外,挑选时青年母猪的背膘厚度越小,4胎后成活率就越差。因此,在配种前,青年母猪必须完全成熟,即体型合适,同时体有足够的瘦肉和脂肪沉积。可见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在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表1第一次配种时体重和P2值不同的母猪的生产性能(Challinor等,1996)配种时体重(kg)配种时P2(mm)出生时仔猪头数第1胎第1-5胎**所有母猪都产5胎。当前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过去30年,养猪生产方面的一个重要成就是母猪生产性能上的改善,使每年每头母猪提供的可培育仔猪数从16头提高到22头,但同时,母猪的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也引人关注,尤其是最初的第一、二胎。有数据表明,很多规模化猪场母猪年更新率高达40-50%,在最初2胎被淘汰的母猪中,50%是由于不能正常发情和受胎,另外10%是由于腿病。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规模合理的后备母猪群,特别是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和长久繁殖寿命,是母猪生产研究者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百宜集团技术中心服务总监王才认为,后备母猪主要突出的问题包括:不使用专门的后备母猪料,而选择育肥猪料;生长速度慢,正常年龄达不到正常体重;过瘦或过肥不符合种用体况;被毛粗糙,肢体不健壮,蹄裂;适配年龄不发情或发情配不上种;外阴经常红肿、水肿,发情不规律;屡配不孕或早期流产。、泌乳性能好、体型好等特点,因此,在选留后备母猪时需重点考虑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断奶后,选择有效乳头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肚脐以前有3对以上的仔猪,如果粪便比较粗大,说明日粮结构合适,如果粪便细小,说明母猪过肥,并且日粮结构不太合理,不能留种;第二时期为体重达到35~40公斤时,四肢短粗、体格不匀称者不宜作为种用;第三时期在配种前后,性情不温和、挑食、有肢蹄疾患、不发情、屡配不孕者不作为留种对象。由此可见,选择符合品种特征,骨架结构好、四肢强壮、体长、腹深,外阴大小适中,后躯较丰满的后备母猪作为种用,以保证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整个后备期,必须控制机体的生长速度,以免造成肌肉生长过快,骨骼发育迟缓而降低其繁殖潜力。过早限饲会减少钙磷的摄入,导致蹄病和腿病的发生;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足将延迟发情。总之,饲喂量应由母猪

规模猪场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nzct26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