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论文摘要:文化外交是一个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实施文化外交,这不仅表现在文化外交工作日趋理性、自觉和务实,而且,文化外交的内涵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多样化。中国的文化外交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但文化外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唯此,才能增大中发展的发展;软实力;国家形象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所从事的、以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的外交活动。它对建构国家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实施文化外交,为实现跨文化理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日趋自觉、理性的中国文化外交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悠远。新中国成立后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一幅幅动人心玄的华丽篇章。但是,由于受当时世界冷战对抗格局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开展文化外交时针对不同国家所采取和实施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官方即政府间的文化外交方式进行的。中国不仅同有关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条约、协定,而且,还通过互派留学生、人员访问等方式,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以巩固社会主义阵营;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则基于这些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孤立战略而导致政府间文化外交舞台非常有限的现实, 中国主要采用“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工作方式,争取通过积极拓展民间文化交流,来推动国家外交关系的正常开展。改革开放后, 随着中国国家战略中心向经济工作的重大转移,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作用的日趋突出和显现,中国政府在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开展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和议会外交的同时,也逐渐把开展文化外交纳入到同经济、政治外交并列的外交战略总体布局中来,文化外交的自觉性、主动性空前提高,并日趋走向理性、务实。 1 、文化外交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早在 20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时,就明确指出了“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创新了邓小平的这一外交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1997 年 l0 月,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作为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江泽民指出: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引进来’方面成绩很大。随着我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认识到文化外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第 10 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 “维护我稳定的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
关于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