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读《中国文脉》有感.doc读《中国文脉》有感读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让我亲近了中国文学的历史。从古到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的叙述了当时文坛的杰出代表,那种叙述的手法及表现形式,让我在读的过程屮有一种酣畅淋漓、荡气冋肠的感觉,使我不自觉地遨游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中。文章开头写到:“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儿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强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匸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道那个天地之人,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开篇大气磅礴,提纲挈领,开篇语昭示我们读者要从宏观上对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做一梳理,才有可能寻得这股潜流。文中接着写到:“寻得这股潜流,是做减法的结果。我一向主张,研究文化和文学,先做加法,后做减法。减法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减而见筋,减而显神,减而得脉。”他大胆的取舍是建立在博而精的文化基础上的,他EI光如炬,深遂地穿越漫长而悠远的历史,也为下文所写的中国文学简史作的定位和铺垫。《诗经》传来了中国文学的稻麦香和虫鸟声。在古朴的韵味里,先秦诸了隆重上场,有趣的是,作者从文脉上梳理,按文学品相把他们分为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先秦诸子虽然光芒万丈照古今,但秋雨老师依然坚定地把先秦时期文学冠军的桂冠赋予了屈原——他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似乎无处不去,却终于无处不在。秦代匆匆,无心文事,却为中华文明的格局进行了重大奠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重大意义之一是为文学灌注了一种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对文字的统一,使屮国文脉可以顺畅地流泻于九州大地。传统意义上汉代文学的代表是汉大赋。文中却认为它太铺张,太富丽,太雕琢,太堆砌,太奇僻,也太歌颂阿谀、不见风骨。而司马迁的《史记》,却是这一时期文脉上的一个高峰。魏晋文脉,在战火硝烟中接续的,是曹操。然后是魏晋名士中的阮籍和嵇康。而陶渊明又是一座时代的最高峰。马上就要进入我们熟悉的大唐了,而唐之前的南北朝呢,这一时期,北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文明大会聚,秋雨老师说“我长久地心仪北魏,寄情北魏。我觉得,北魏就是一个历史支点,它撬起了唐朝。”大唐的文学之星璀璨夺目,文学的世界琳琅满目,要想在流连忘返中不至于迷路,还是学会排序吧,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还有韩愈、柳宗元……当大唐的盛世不再,当诗情充溢的北方大地渐趋沉寂,中国文脉,由柔弱的南唐后主李煜撑起了,撑起在寒风冷刀屮,撑起在快要被毒死的生命余隙中。到了宋代,朝廷危殆,军事失利,中国文脉也趋于慷慨激昂,具有长久的感染力。雄视千年的奇才苏东坡,是中国文脉里唯一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秋雨老师对宋代文学的排序,苏东坡第一,辛弃疾第二,陆游第三,李清照第四。宋代文脉的支撑者曾认为,中国文脉将会随着大宋的灭亡而断绝,蒙古马队的铁骑是中华文明覆灭的丧葬鼓点。但元代的关
(13)读《中国文脉》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