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21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检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以汽车维修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出四个学习领域,共计28个学习情景。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毕业后所从事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提高适应汽车技术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本课程以企业工作中诊断和排除汽车发动机故障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围绕学习领域展开建设, 每个学习领域中包括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围绕一个客户任务展开,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组织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进行。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修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胜任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融操作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传授于一体,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检修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检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检修的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修理工具及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修理工具及设备;;;.初步具备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的能力。(三)、好学、追求上进的态度;;。三、教学要求和内容(一)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总体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基本术语、主要技术参数和国产发动机的编号规则;3、掌握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和作用。4、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结构和连接关系(二)、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气缸盖和气缸体平面度、平行度,气缸的圆度、圆柱度的测量方法与技术要求);熟悉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维修方法(搪缸机和磨缸机搪磨气缸体的过程、连杆的弯曲和扭曲的校正方法与技术要求、活塞连杆组的组装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曲轴动平衡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