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孔子这里强调的是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孔子这里强调的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这与康德说过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是完全一致的。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孔子这句话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 4、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孔子在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自己有道德的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近身的人。 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低俗,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这里强调的是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孔子的这句话意在提醒我们要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这样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7、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孔子在这里感叹的是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8、其身正,不令而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孔子的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孔子意在告诉我们要未雨绸缪,因为眼前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过去所没有考虑、准备好所导致的。而我们现在仍然对未来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在未来,也一样要被各种问题困扰。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11、人无信不知其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根本是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要言而有信。只有有了诚信,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诚信是做人的原则。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这句话在提醒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应该具备一个宽广的胸怀,凡事不可斤斤计较,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很快乐。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人常说:“学无止境。”一个人无论他的知识如何渊博,也可能对某些事情知之不多或者不懂,当我们有不懂的时候,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才可以
国学经典名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